方剂学泻下剂
大便秘结、水饮内停等里实证。【作用】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里热积滞证--。里寒积滞证--。(泻下药、通便攻邪、里实证)。1、荡涤实热 2、祛除寒积 3、攻逐水饮 4、润燥导滞。方剂学课件。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热结-寒下 寒结-温下 燥结-润下 水结-逐水 虚实夹杂-攻补兼施 四、分类。大承气汤--主证病机分析。
方剂学泻下剂Tag内容描述:<p>1、治证】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内停等里实证,【组成】泻下药为主,【作用】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下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一、概念,二、立法依据,三、主证与分类,里热积滞证-,攻下积滞,荡涤实热,寒下:承气类,里寒积滞证-,攻下积滞,温中散寒,温下:温脾汤,津亏肠燥便秘证-,润燥缓下,润下:麻子仁丸,水饮内结证-,攻逐水饮,逐水:十枣汤,正虚里实积滞证-,扶正攻下,攻补兼施:黄龙汤,四、注意事项,若表证未解,里实积滞已成,治应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不宜单独应用下法。 除润下剂之外,。</p><p>2、2019/4/10,课件,1,第二章 泻下剂,2019/4/10,课件,2,一、含义:(泻下药、通便攻邪、里实证),二、立法依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 而泻之” 。,三、特点:,1、组方多用大黄。,2、针对肠胃病证。,3、以大便通利为效。,2019/4/10,课件,3,四、作用通便攻邪,1、荡涤实热 2、祛除寒积 3、攻逐水饮 4、润燥导滞,五、适应证肠胃里实证,1、实热积滞证 2、寒冷积滞证 3、蓄水证 4、肠燥积滞证,2019/4/10,课件,4,六、分类,1、寒下泻热通便、活血祛瘀实热积滞证,代表方:一级方、大承气汤 二级方:大黄牡丹汤,2、温下温里散寒、攻积通。</p><p>3、方剂学课件,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2007级,第七章 泻下剂,一、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二、立论根据:“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三、适应范围:热结寒下 寒结温下 燥结润下 水结逐水 虚实夹杂攻补兼施 四、分类: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攻补兼施剂,逐水剂。 五、注意事项:1. 辨证准确使用泻下剂,必待表邪已解,里实已成。若表邪 未解,里实已成,则应视表里证的轻重,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 得病即止,慎勿过剂。 3. 用药剂量,控制。</p><p>4、第二章 泻下剂,第一节 寒下,大承气汤 伤寒论,大承气汤主证病机分析,阳明腑实证,热实互结于胃肠,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热厥,系由实热内结,阻滞气机,阳气不能布达四肢所致,为真热假寒证。以本方治疗,属“寒因寒用”治法。,痉病系由热盛伤津,筋脉失养而挛急所致。 发狂为胃肠实热上扰心神所致,为阳明腑实证之常见伴见症状。,功用:峻下热结。,方解:,君臣佐,大黄:苦寒通降,泻下实热积滞。,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厚朴:下气除满。 枳实:行气消痞。,。</p><p>5、第二章 泻下剂,概 说,一、含义: 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 二、范围: A:寒下 B:温下 C:润下 D:逐水 E:攻补兼施 三、注意事项: 凡表邪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宜使用泻下剂;,中病即止。 注意饮食。,第一节 寒 下,概述,功效 泻除宿食、燥屎、水饮;荡涤实热。 主治 大便秘结之里实证。 常用药物 以苦寒或咸寒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为主组成。,大 承 气 汤 伤寒论,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病机热实互结。</p><p>6、第四节 泻下剂,一、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 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 剂。 属“八法”中的“下法”。,三、适用范围:便结不通与水饮内停所致的里实证。 如:热结、寒结、燥结、水结等。,二、立法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 而竭之” “其实者,散而泻之”,概 述,寒下里热积滞实证。 温下里寒积滞实证。 润下肠燥便秘。 逐水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 攻补兼施里实积滞而正虚者。,四、分类:,1、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 则应视表里证的轻重,先表后里,或。</p><p>7、病案分析,患者,女,25岁。2天前外出淋雨受凉,晚间即感恶寒,头身疼痛,服“感冒通”未效,遂来院求治。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苔白微腻,脉浮有力。 辨证: 治法: 处方:,辨证:外感风寒湿邪,兼痰湿阻滞。 治法:发汗祛湿,宣肺化痰。 处方:荆防败毒散 羌活10g 独活10g 荆芥6g 防风9g 柴胡9g 川芎9g 前胡9g 桔梗9g 茯苓6g 枳壳9g 炙甘草6g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荆芥、防风祛风散寒除湿;川芎行气活血,并能祛风;柴胡解肌透邪,并能行气,二药既。</p><p>8、第七章 泻下剂,概 述,定义 适应证 分类 使用注意,肠道积滞(热结、寒结、燥结) 水饮(重证),里实证,1.寒下 2.温下 3.润下 4.逐水 5.攻补兼施,伤中、伤津、动血、动胎等 注意:中病即止。脾胃素弱、年老体弱、病后或产后阴血不足、经期、孕妇等慎用或禁用。,泻下剂对人体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影响?,第一节 寒下,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主治 阳明腑实证。 热结旁流。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病机要点,诸证临床表现虽异,病机相同,津伤,气滞,热结,配伍意义 大黄泻热通便 (君) 芒硝助大黄泻下 (臣) 相须配伍, 峻下。</p><p>9、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 剂 学 在线测试题集,第三章 泻下剂,1. 具有峻下热结功用的方剂是 :,A大黄牡丹汤,B大承气汤,C大柴胡汤,E黄龙汤,下一题,上一题,D. 三物备急丸,(一)A1型题(请单击选项,可提示正确答案),一、选择题,2. 枳实、厚朴并用的方剂是 :,A调味承气汤,B大承气汤,C大柴胡汤,E增液承气汤,下一题,上一题,D. 枳实导滞丸,3. 大承气汤的臣药是 :,A大黄,B芒硝,C枳实,D厚朴,下一题,上一题,E. 枳实 厚朴,4. 患者下利清水,色纯清,腹中硬满而痛,口舌干燥,脉滑实,首选 :,A大。</p><p>10、2019/8/21,方剂学,第二章 泻下剂,2019/8/21,方剂学,一、含义:(泻下药、通便攻邪、里实证),二、立法依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 而泻之” 。,三、特点:,1、组方多用大黄。,2、针对肠胃病证。,3、以大便通利为效。,2019/8/21,方剂学,四、作用通便攻邪,1、荡涤实热 2、祛除寒积 3、攻逐水饮 4、润燥导滞,五、适应证肠胃里实证,1、实热积滞证 2、寒冷积滞证 3、蓄水证 4、肠燥积滞证,2019/8/21,方剂学,六、分类,1、寒下泻热通便、活血祛瘀实热积滞证,代表方:一级方、大承气汤 二级方:大黄牡丹汤,2、温下温里散寒、攻积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