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
训练2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上面刻有环志的国家、机构、地址(信箱号)和鸟环类型、编号等。初步学会用样方法探究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1、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用样方法进行估算。再估算整体的数量。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D.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增长模型是数学模型。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Tag内容描述:<p>1、训练2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过关1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2搁置一段时间的洗碗水,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碗内微生物数量变化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最可能的是呈 ()A“J”型曲线增长 B“S”型曲线增长C“J”型或“S”型曲线增长 D无规律增长3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4有0.5 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p><p>2、种群群落教学素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取样调查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普查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环志结束即放飞,北京万寿山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院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地址:,鸟类环志工作是当前世界上用来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及其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鸟环由镍铜合金或铝镁合金制成,上面刻有环志的国家、机构、地址(信箱号)和鸟环类型、编号等。一般把环戴在鸟的跗跖部(脚环)。戴环后即进行鸟体测量,数据记在统一设计的专用环志卡上,然后放飞。通过鸟类环志可以了解和研究鸟类迁徙、分布、季节运动、种群结。</p><p>3、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列举种群的特征。 初步学会用样方法探究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问题探讨,1、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2、按讨论确定的方法起先估算,再逐个计数,将两种方法求得的数值进行比较。估算的结果误差大吗?如果误差较大,请讨论改进的方法。,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和物种有什么关系? 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p><p>4、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1模型建构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常用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是()A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B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C建立血糖调节模型D建构种群增长模型解析: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故A、B错误。血糖调节模型是通过动态的物理模型构建概念模型,故C错误。种群增长模型是数学模型,故选D。答案:D2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现“J”型曲线的种群中无种群密度的改变B“S”型曲线的增长率最终变为0时,种群达到其环境容纳量C如果种群数量的年增长率。</p><p>5、章末整合提升种群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某一湖泊中所有的大黄鱼和小黄鱼组成一个种群()2研究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方向()3标志重捕法一般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4一个物种的生物可以有多个种群()5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61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种群出生率为10/(100010)100%0.9%()7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8为持续获得最高产量,应让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9增长率下降时,增长速率可以先升后降()10只要生存空间足够大,种群就能呈指数增长()11随着种群数量。</p><p>6、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问题探讨 020406080100 202122232425 分裂 细菌繁殖产生的后代数量 一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 某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 讨论 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