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共39分。n) 一蓑(suō) 还酹江月(l&#232。n)。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罪愆(qiān) 混水摸鱼(h&#250。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n) 愠怒(y&#249。著有《后汉书》。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Tag内容描述:<p>1、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共39分,每小题3分)、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 )A骤雨(zhu) 纶巾(ln) 一蓑(su) 还酹江月(li)B罗绮(q) 豆蔻 (ku) 吟啸(yn) 揾英雄泪(wn)C遥岑 (cn) 憔悴(cu) 料峭(qio) 重湖叠巘(yn)D凝噎(y) 樯橹(l) 玉枕(zhn) 鲈鱼堪脍(hu)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参差 天堑 竞豪奢 暮霭 B今宵 羌管 雨林铃 故垒C雨具 箫瑟 念奴娇 芒鞋 D巷陌 烽火 醉花阴 凄残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B还酹江。</p><p>2、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部周日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70分一、 基础知识(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忤逆(w) 前合后偃(yn) 绣闼(t) 打量(liang)B.罪愆(qin) 混水摸鱼(hn) 埋怨(mn) 提防(d)C.蕴藉(ji) 鳏寡孤独(gun)应验(yng)伺候(c)D.闷热(mn) 燕侣莺俦(chu)恁的(nn) 汗涔涔(c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 墙隅 干家缘 苌弘化碧 B.藩属 惫赖 暑气暄 负曲衔冤 C.白练 暮霭 歪剌骨 急流勇退 D.看觑 变徵 白泠泠 蜗角虚名3下列各句。</p><p>3、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一、 文学常识:1、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己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救风尘、单刀会。195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2、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3、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p><p>4、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探究演练 卷卷首寄语:勤于思考 精于练习 成于总结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忤逆(w) 前合后偃(yn)铁杵(ch) 揠苗助长(y)B、罪愆(qin) 繁衍生息(yn)擦(wn) 愠怒(yn)C、谂知(shn) 熟稔(rn)诡谲(ju) 鹬蚌相争(y)D、蕴藉(ji) 杯盘狼藉(j)笑靥(yn) 梦魇(y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惊愕 后晦 贤惠 奄奄一息 B、离间 恩怨 戳穿 卑鄙无懒C、耽搁 吭害 庭院 痛不欲生 D、孽根 诅咒 压榨 门当户对3、下列依次填入横。</p><p>5、岳云中学语文课件,张衡传,范 晔,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浙江绍兴)人。他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史部郎、宣城太守、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后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死时才48岁。著有后汉书。,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后汉书,范晔著。全书包括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共一百篇。此书对考核史事有参考价值,文字亦朴素精练。今本后汉书包括梁人的增补部分,共一百二十卷。,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p><p>6、热 爱 生 命 (法) 蒙 田,短文三篇,学 科网,文体常识,随笔 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p><p>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惨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阔别),十年。</p><p>8、第17课师说 精研课文锻炼思维 1 背景链接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吏的选拔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 即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到了唐代 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显贵 高门 的子弟 不管品行高低 学问多寡 凭着高贵的门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