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被动
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 法 一、主动句与被动句一、主动句与被动句 1 1、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一、主动句与被动句。1、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一、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意念被动句)。《左传&#183。
古代汉语被动Tag内容描述:<p>1、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 法 一、主动句与被动句一、主动句与被动句 1 1、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主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 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 “大叔出奔共。大叔出奔共。” ” 鞍之战鞍之战:“ “马逸不能止。马逸不能止。” ”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承受者、接收者。被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承受者、接收者。 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 “蔓草犹不可除。蔓草犹不可除。” ” 鞍之战。</p><p>2、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一、主动句与被动句,1、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主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出奔共。”,鞍之战:“马逸不能止。”,被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承受者、接收者。,郑伯克段于鄢:“蔓草犹不可除。”,鞍之战:“郤克伤于矢。”,2、古今被动表示法的比较,古今都有意念被动句,即不用任何特殊词语的被动句,如:,报任安书:“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韩非子五蠹:“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鸡杀了。,大楼建好了。,现代汉语一般用“被”构成被动句式,古汉语中。</p><p>3、古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一、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意念被动句),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又叫意念被动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意念被动句,有的名词直接加在动词谓语的前面,也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昔者龙逢斩,比干剖。庄子去箧 用主动的形式表示了被动的内容。“兵挫地削”同主动句在形式上完全一致,都是名词主语加上动词谓语,但表示的却是被动的意义。由于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和主动句在形式上没有区别。</p><p>4、被动句,定义、分类,定义: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 分类: 根据有无形式标志,一般将被动句分为无形式标志的意念被动句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种。,意念被动句,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隐公元年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左传宣公二年 谏行言听。孟子离娄下 注意: 意念被动句一般不认为是真正的被动句。 一般认为有被动形式标志的表示被动含义的句子是真正的被动句。,句式一:“RV于A”( R:受动者;A:施动者)(一),在动词谓语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于”与所引进的对象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