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题
古代诗歌鉴赏(三)——比较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题 错误析因 *2 &#167。难点52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及意境。诗歌中的景物是情中景。难点54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生在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类试题时。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1.教学重点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题Tag内容描述:<p>1、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 不可。 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p><p>2、古典诗词鉴赏题 问答模式 *1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典型例题: Date2 参考答案: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 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 瀑布艺术形象(步骤一)。瀑布从高处流 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 ,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步骤二) 。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 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步骤 三)。 Date3 2009年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p><p>3、古典诗词语言鉴赏题的 答 题 模 式 鉴赏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典诗词。 鉴赏 1、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 内容:2、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9年考试说明要求: 鉴赏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典诗词。 鉴赏 1、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 内容:2、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9年考试说明要求: (形象、主题) 北京卷中的古典诗词主观题的考查情 况: 时间时间题题目考查查角度 年登鹳鹳雀楼(李白) 年江楼旧感(赵赵暇) 年 红红梅 苏轼苏轼 年夜游宫宫 记记梦寄师师伯浑浑(陆陆游 )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 著名的同题诗作,。</p><p>4、A thesis submitted toin partial fulfillment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三)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p><p>5、1 古代诗歌鉴赏题 错误析因 *2 由于缺乏一定的鉴赏知识和理解能力 ,也没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在 答题时,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 先入为主,妄加推断。 二 就诗论诗,引申不当。 三 不能迁移,会错诗意。 四 弄错题意,答非所问。 五 不着要点,答题笼统。 六 用词不当,词不达意。 *3 一、 先入为主,妄加推断。 脱离诗句,没有抓住重点词句分析,全凭主观 臆断,或无中生有,或牵强附会,导致理解有偏差 。 例1: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p><p>6、难点52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及意境诗歌中的景物是情中景。抒情诗歌,往往借助客观景象(如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感情,这里的“客观景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它们经过叠加组合就会形成整体情境,这样就构成了意境。意象往往是具体的事物,诗歌的作者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而意境是具体的意象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那么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呢?1明确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诗歌意象的作用主要有营造氛围,借景抒情,塑造意境,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奠定情感基调。</p><p>7、难点54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生在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丰富的资料库,避免“无米之炊”。(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p><p>8、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教学目标1.结合练习掌握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2.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学会赏析。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2.教学难点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学会赏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会遇到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面对这些题时,我们有时候会无从下手,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说一下表现手法以及这类题的答题技巧。二、关于表现手法1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p><p>9、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考纲解读】(一)能力层级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高层次是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能力层级为E级。(二)考试重点诗歌语言鉴赏的重点在:准确理解诗歌中有关词语或句子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及言外之意);理解诗歌中关键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分析诗歌整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等方面的艺术效果。诗歌语言的鉴赏以理解为基础,要求通过调整、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来领悟其中的。</p><p>10、二十五)“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验收达标练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岑参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岑参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p><p>11、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5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p><p>12、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题一.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8分) (10年上海秋季卷)越调 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注霹雳:琴名。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答;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10年福建卷)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W高考ww.ks资源5u.co网m(2)结合第。</p><p>13、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触景生情是情在景之后。是景引发情。两者触发点不同。借景抒情是一种写作方式。触景生情是一种思想活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写作手法。两者意思相近。后者程度较前者稍深些许。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更为紧密。寓景于情?确定不是寓情于景吗?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借景抒。</p><p>14、古代诗歌鉴赏题1阅读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出对这首词的文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醉里”二句写了一个梦境,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B、“八百里”二句,生动的描写了将士们在军旗下分烤熟的牛肉的宴饮场面,“五十弦”指合奏的各种乐器,“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C、“了却”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道出了词人收。</p><p>15、诗词鉴赏指导,古代诗歌赏析题六种模式,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模型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模型三 分析语言特色型 模型四 分析炼字型 模型五 分析关键词型 模型六 分析形象型,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p><p>16、专题强化训练(二十二)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暮春即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闲坐小窗”与“闲敲棋子”中的“闲”情是否相同?请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p><p>17、12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3、诗词节奏的划分。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复习策略(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