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交往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1、台湾的历史。2、台湾问题。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陈述。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海峡两岸交往》初二历史应用说课稿 初中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
海峡两岸交往Tag内容描述:<p>1、第十四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一、台湾问题的由来,1、台湾的历史,2、台湾问题,1、台湾的历史,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2、台湾的分离,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民党 “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难重重。,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2。</p><p>2、课 题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使用人编 号14 课 型新授课课 时1课时主备人袁琳日 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和联系实事热点导入新课。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学生结合课。</p><p>3、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分析认识趋势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理资料史论结合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情感态度价 值 观爱党情感中共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p><p>4、教学课题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1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p><p>5、海峡两岸交往 说课稿 一 教材 本课在人教版中是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 继续 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 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 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 祖国统一是发展的大。</p><p>6、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的对台方针 汪辜会谈 及 九二共识 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 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p><p>7、海峡两岸交往初二历史应用说课稿 初中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是避风的港湾,而是拼搏的战场。初中的更紧张,竞争更激烈,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特此中国教师范文吧()为大家整理的海峡两岸的交往初二应用说课稿,供您学习参考! 一、教材: 本课在人教版中是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继续。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