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下列制 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 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 举制 D.行省制 [第 2 题] (2011 上海单科。课时规范练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2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江苏2014年考纲要求。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Tag内容描述:<p>1、我的强化训练题 生成时间:2014.03.11 22:21:20 第 1 题 (2012 四川文综, 12, 易) 合理的 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 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 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 举制 D.行省制 第 2 题 (2011 上海单科, 10, 易) 下面 是三国鼎立形势图, 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 ) A. B. C. D. 第 3 题 (2010 浙江文综, 16, 易) 科举制 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 确切 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曲一线科学备考 第 1 页 / 共 7 页 C. 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 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p><p>2、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试要求,1、郡国并行制。 2、选官制度。 3、三省六部制。 4、行省制度。,一、郡国并行制,1、依据教材,完成相关内容检测:,背景: 。 含 义: 。 影响: 。 解决方案: 。,2、临场练习:,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D,一、郡国并行制,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p><p>3、课时规范练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8广东佛山一模,25)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周亚夫,其子曾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以备周亚夫死后发丧用,被人告发。周亚夫因此而下狱,闭食自尽。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周亚夫的儿子愚昧迷信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西汉严禁民间私藏武器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葬器并不能说明其愚昧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说明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被人告发,不能说明监察制度的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的是葬器,非武器,故C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推断周亚夫的儿。</p><p>4、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南通考前适应卷)西汉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朝廷令诸王不得治民,官员皆由朝廷任命,不得自置王侯,在封地仅能收取租税,成为一批不劳而食的寄生虫。由此可推断西汉政府()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彻底解决了分裂问题C.强化了郡国并行体制D.消除了地方割据根源答案A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诸王不得治民,官员皆由朝廷任命”“在封地仅能收取租税”,由此可见“七国之乱”以后地方诸侯的权力已削弱,中央集权大为加强,故A项正确。当时仍保留王侯的。</p><p>5、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南通考前适应卷)西汉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朝廷令诸王不得治民,官员皆由朝廷任命,不得自置王侯,在封地仅能收取租税,成为一批不劳而食的寄生虫。由此可推断西汉政府()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彻底解决了分裂问题C.强化了郡国并行体制D.消除了地方割据根源答案A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诸王不得治民,官员皆由朝廷任命”“在封地仅能收取租税”,由此可见“七国之乱”以后地方诸侯的权力已削弱,中央集权大为加强,故A项正确。当时仍保留王侯的。</p><p>6、恒谦教育研究院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5天津文综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朝议制度【解析】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群臣的议政。</p><p>7、专题0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掌握从汉代到元代加强专制主义皇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清从世卿世禄制度到察举制到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度的发展 、演变历程并对其进行评价。学习重点:三省六部制、选官制、监察和谏议制的演变过程,汉代、宋代、元代如何对地主进行管理的。学习难点:分析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趣味导引皇帝的烦恼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从汉到元的皇帝们是采取了哪些措施,创立了哪些制。</p><p>8、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江苏2014年考纲要求: 1、郡国并行制 2、三省六部制 3、行省制度 4、选官制度。,考点一、郡国并行制,材料一 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所以又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封国有王、侯两级。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白寿彝著中国通史(第四卷上) 材料二 创业的工作一旦完成,创业者们就面临组成一个帝国的问题。他们或是把大片土地委托给他们的支持者并给予一定的独立性,或是把全部领土、官署和权力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p><p>9、第3、4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分封现象的延续1宋朝加强中央集权2官僚政治体制的弊端3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唐代“中书门下”机构的出现4宋代分割相权的措施5元朝设中书省的作用6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7唐宋对才德的推崇8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严防外戚干政9内阁对皇权的制约10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11中国古代增强司法审判公正性的措施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8广东潮州期中)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p><p>10、高效作业(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9汕头高三模拟)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历史结论是()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A西汉地方上继承秦朝制度B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C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D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反映的是实行郡县制的史实;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则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状况。</p><p>11、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在新课标全国卷中年年必考,命题方式主要以文字史料为载体,选择微观场景考查政治制度的传承及发展,明确其消长的发展趋势。 2.从社会热点看,科举制度的公正公平性,在促进社会流动、推动中国教育发展、文化传承和构建民族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从预测角度看,本讲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将会集中在汉唐和两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选官制度的演变上,注重发掘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一 汉代的官僚体制 1.(2017课标全国。</p><p>12、第3课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目录contents,1,2,3,4,重时空观念记主要史实,5,贯通学与考知能大提升,理知识体系明课时精要,研史料实证通历史解释,秉唯物史观树家国情怀,6,课时检测过关练,01,理知识体。</p><p>13、第3 4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巩固练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汉至元中央 集权的发展 汉初分封现象的延续 1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 2 官僚政治体制的弊端 3 汉至元君主 专制的演进 唐代 中书。</p><p>14、考纲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要求 1 列举汉代中央 中朝 的形成 唐朝三省六部制 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p><p>15、1 汉 中央 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设立中朝 区别于三公九卿为主的外朝 加强皇权 地方 郡国并行制 汉初刘邦建立 继承秦朝的郡县制 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 诸侯势力日益强大 出现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p><p>16、考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要求】: 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考试说明】: 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p><p>17、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1、汉初郡国并行制; 2、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4、元朝的行省制度。,考试说明 汉初郡国并行制 1、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和项羽失败原因; 刘邦在行政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和整合 (1)探索:地方行政体制是单轨还是双轨 (2)整合: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 2、情况: (1)汉初:郡国二制并行,设太守、丞相 (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