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编号:20369191]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标要求 1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时间及历史意义 2 了解 西洋 的含义 3 了解 倭寇 的含义 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4 掌握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5 掌握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史实 课堂小记 重。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Tag内容描述:<p>1、考考你 1 唐玄宗统治前期 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 史称 2 唐朝全盛时期是在 这一时期政治 经济 仓库 人口 历史上称为 3 唐朝蔬菜有许多新品种 大都是从传入的 4 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是在朝。</p><p>2、知识回顾 1 隋朝建立于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于年 亡国之君是 2 唐朝 建立于年 建立者 就是唐高祖 定都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是 就是唐太宗 年号 历史上称他当时的统治为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晚年称帝 改国号为 人。</p><p>3、明朝建立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 改革行政机构 在地方 废除 设立直属 的 分管 和 在中央 废除 撤销 由分理朝政 直接对负责 结果 2 授权侍卫亲军 监管对的 锦衣卫由直接指挥 不受 成为机构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实行。</p><p>4、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标要求 1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时间及历史意义 2 了解 西洋 的含义 3 了解 倭寇 的含义 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4 掌握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5 掌握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史实 课堂小记 重。</p><p>5、颜氏家庙碑 玄秘塔碑 历代帝王像 步辇图 笔力 线条 人物 送子天王图 注重 风格 开后世先河 是世界最大的 莫高窟里有 秦王破阵乐 霓裳羽衣曲 胡旋舞 著名舞蹈家 大量吸收和的传统乐舞 再加以 呈现出 的特色 第9课 民。</p><p>6、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自学指导一 1 一代天骄 统一蒙古的背景 时间 人物 意义 2 成吉思汗的业绩有哪些 一代天骄 统一蒙古 客观 1 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 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灾难深重 渴望统一 安定 2 组织了一。</p><p>7、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一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君权的加强 1 明王朝的建立 朱元璋 2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二 明成祖的统治 1 靖难之役 成祖夺位 2 继续加强君权 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君权的加强。</p><p>8、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 北 西北 东北 辽与北宋 先战 后和 时辽军大举攻宋 打到 威胁 力劝 辽宋议和 辽朝 宋朝 史称 西夏与北宋 先战 后和 向称臣 给岁币 议和后 宋夏边界 西夏设 译 积极吸取 灭辽 年灭北宋 金与南宋。</p><p>9、第4课 课题科举制的创立 七年级历史 第4课 课题科举制的创立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 1 了解和掌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2 了解和掌握唐朝完善科举制度 3 了解和掌握科举制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课堂小记 重点 科举制的创立和。</p><p>10、灿烂的宋元文化 课标要求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错题改正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 学法指导 设问法 2 比较法 预习提示 1 1368年初 以应天为都城 改称 称皇帝 建立明朝 朱元璋就是 年 明军攻占大都 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些 1 改革行政机构 在地方 在中央 2 设立特务机构 3 实行 选拔官员 二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 明太。</p><p>11、民族政权的并立 课标要求 1 记住辽 宋 西夏 金等政权的并立 颤渊之盟 岳飞抗金 宋金对峙 2 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 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评价历史人物 3 认识金灭北宋和西夏的进步性 和岳飞抗金斗争的正义性 错题改正 重点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难点 众多民族政权错综复杂的关系 学法指导 设问法 2 比较法 预习提示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相互之间的关系 辽 契丹国 宋。</p><p>12、第3课 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 课题 第3课 开元盛世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 1 了解和掌握 开元盛世 的内容 2 了解 开元盛世 时期农业 手工业 商业的繁荣 课堂小记 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 对曲辕犁 筒车的结构 原理和先进性的理解 学法指导 1 设问法 2 比较法 预习提示 1 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 富于改革精神的 为宰相 2 历史上称 在位时期的统治为 开元之治 3 在位时期 饮茶之风在。</p><p>13、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 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 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 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p><p>14、灿烂的宋元文化 课标要求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错题改正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 学法指导 设问法:2、比较法: 预习提示 1、1368年初, 以应天为都城,改称 ,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 。 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些? (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p><p>15、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标要求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时间及历史意义。2、了解“西洋”的含义。3、了解“倭寇”的含义,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4、掌握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5、掌握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史实。 课堂小记 重点 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 难点 1、郑和成功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学法指导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提示 一、郑和下西洋 1、明代的西洋指。</p><p>16、第3课“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 课题 第3课“开元盛世”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 1、了解和掌握“开元盛世”的内容 2、了解“开元盛世”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课堂小记 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 对曲辕犁、筒车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的理解 学法指导 1、 设问法:2、比较法: 预习提示 1、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 为宰相。 2、历史上称 在位时期的统治为“开元之治”。。</p><p>17、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p><p>18、第4课 课题科举制的创立 七年级历史 第4课 课题科举制的创立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 1、 了解和掌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2、 了解和掌握唐朝完善科举制度 3、 了解和掌握科举制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课堂小记 重点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科举制的影响 难点 对科举制影响的分析 学法指导 1、 设问法: 2、比较法: 预习提示 1、隋文帝开始采用 的方法选拔官员。</p><p>19、民族政权的并立 课标要求 1.记住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颤渊之盟,岳飞抗金。宋金对峙 2.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的民族观,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金灭北宋和西夏的进步性,和岳飞抗金斗争的正义性 错题改正 重点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难点 众多民族政权错综复杂的关系 学法指导 设问法:2、比较法: 预习提示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相互之间的关系 辽(契丹国)。</p>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相关PPT文档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