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编号:25952132]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教 学 目 标 1、掌握近代教育、文学、艺术上的成就 2、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重 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难 点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 法 讨论法、谈话法、自学辅导法 学 法 自学、讨论、合作 一、预习导航 (一)义和团运动。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Tag内容描述:<p>1、第10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了解中共成立及意义。 2、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共产主义信念 3、学会归纳全文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 点 对五。</p><p>2、战略大决战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的基本史实 2、归纳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技能。 重 点 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难 点 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教 法 引导预习 合作探究 学 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p><p>3、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复习式导入(2分钟) 自学课文,注意在课本上勾划要点,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 合作交流(15钟) 质疑问难,想想看还有什么没弄清楚提出来让大伙帮忙?(2分钟,师补充归纳)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p><p>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发展阶段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张謇兴办企业、实业救国对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重 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 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 法 引导法、谈话法。</p><p>5、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掌握詹天佑和侯德榜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的成就,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掌握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以及各自的成就。 2、 能力目标:培养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振兴中华,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重 点 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他们的典型事迹对学生潜移默化作用 难 点 分析典型事例。</p><p>6、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掌握近代教育、文学、艺术上的成就 2、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3、认识,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追求民主 重 点 新式教育的开端和近代文艺巨匠 难 点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易于混淆的知识点 教 法 小组合作学习 学 法 小组同学间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一、预习导航 1、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p><p>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皇家宫苑被付之一炬,主权丧失,土地被割占,以及农民起义军反抗的历史史实。 重 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 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 法 引导预习,合作探究 学 法 小组同学间交流学习 一、预习导航 (一)火烧圆。</p><p>8、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知识 2、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爱国情操 重 点 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 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 法 引导预习,合作探究 学 法 小组同学间交流学习 一、预习导航 (一)公车上书 1、发生的时间_____________, 发起者是_______。</p><p>9、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给中华民族的危害,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情投入快乐学习,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重 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难 点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 法 讨论法、谈话法、自学辅导法 学 法 自学、讨论、合作 一、预习导航 (一)义和团运动:1、兴起: 年。</p><p>10、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平解决及意义。2、通过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以及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重 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 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 法 小组合作探究。</p><p>11、第8课 辛亥革命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 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 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 法 小组合作学习 学 法 小组同学间交流 一、预习导航 1、兴中。</p><p>12、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掌握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2、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通过学习归纳鸦片战争中得到的历史教训。 重 点 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南京条约的危害。 难 点 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归纳危害。 教 法 小组合作学习 学 法 小组间交流 一、预习导航 1、19世纪上半期,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p><p>13、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 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难 点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 法 小组合作学习 学 法 讨论交流 一、预习导航 1、 日本为实现征服。</p><p>14、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2、通过评价新文化运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重 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难 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 法 小组合作学习 学 法 小组同学间交流 一、预习导航 1、新青年的。</p><p>15、第6课 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 2、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重 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 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 法 讨论法、谈话法、自学辅导法 学 法 自学、讨论、合作 一、预习导航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的:利用西方_。</p><p>16、第17课 内战烽火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一) 展示与点评分工 预习导航:15题:1、2、3、4、5组 69题:6、7、8、9组 探究题 2、4、6、8组 拓展题1、3、5、7组 (二) 物品准备 课本、导学案、双色笔 二、 评价激励 1、 导学案:根据完成情况及书写内容给予评价赋分。 2、 展评:展评的同学声音要洪亮,无口头语,衔接流畅,合理使用肢体语言。 3、 参与:积极参与一次加。</p><p>17、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掌握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等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情况。 2、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西方文明的影响,使我们认识到必须与时俱进。 重 点 1、“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2、“文化生活的变迁” 3、“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 点 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p><p>18、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2、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3、增强学习英雄的精神、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重 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 点 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 法 小组合作学习 学 法 小组同学间交流 一、预习导航 1.长征的原因(。</p><p>19、第 11课 北伐战争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掌握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相关知识2、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国共首次合作,共产党以大局为重,加强对党的热爱 重 点 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相关知识 难 点 北伐胜利进军;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 法 引导法、谈话法 学 法 小组合作探究 一、预习导航 1、国民党“一大”:_______年。</p><p>20、“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1、掌握卢沟桥事变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南京大屠杀。 2、勿忘国耻,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基本掌握这些方法。 重 点 “血染卢沟桥”。 “南京大屠杀” 难 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p>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