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河南省九年级数学上册[编号:20106465]
河南省九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测试2-二次函数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不属于二次函数的是( ) A.y=(x-1)(x+2) B.y=(x+1)2 C. y=1-x2 D. y=2(x+3)2-2x2 2.函数y=-x2-4x-3图象顶点坐标是( ) A.(2。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1、 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河南省九年级数学上册Tag内容描述:<p>1、重难点突破-二次函数综合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共18分)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的负半轴,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与y轴交于点C,且CO=2AO,CO=BO,AB=3则下列判断。</p><p>2、单元测试2-二次函数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不属于二次函数的是( ) A.y=(x1)(x+2) B.y=(x+1)2 C. y=1x2 D. y=2(x+3)22x2 2.函数y=x24x3图象顶点坐标是( ) A.(2,1) B.(2,1) C.(2,1。</p><p>3、重难点突破-二次函数的性质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共24分) 1.抛物线y=(x2)2+3的顶点坐标是( )A. (2,3) B. (2,3) C. (2,3) D. (2,3) 2.下列二次函数中,图象以直线x=2为对称轴、且经过点。</p><p>4、图形的位似 课 题 图形的位似 课时安排 共 1 课时 课程标准 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 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学习目标 了解位似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位似多边形的。</p><p>5、重难点突破 二次函数的图象 一 单项选择题 共7题 共21分 1 抛物线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 抛物线的解析式可能是 A y x2 2x 3 B y x2 2x 3 C y x2 2x 3 D y x2 2x 3 2 如图 直角坐标系中 两条抛物线有相同的对称轴 下。</p><p>6、单元测试3 二次函数 一 选择题 1 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 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所得的函数图象顶点是 A 5 1 B 1 5 C 1 1 D 1 3 2 若点 2 5 4 5 在抛物线y ax2 bx c上 则它的对称轴是 A B x 1 C x 2 D x 3 3。</p><p>7、二次函数 章末检测 一 单项选择题 共12题 共48分 1 下列函数中 y是x的二次函数的是 A B C D 2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A 0 2 B 0 2 C 0 4 D 0 4 3 抛物线 的图象开口最大的是 A B C D 4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开口方向。</p><p>8、单元测试1 二次函数 一 选择题 1 二次函数y x2 12 k x 12 当x1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x1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则k的值应取 A 12 B 11 C 10 D 9 2 下列四个函数中 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 B C D 3 已知二。</p><p>9、反比例函数课 题反比例函数课时安排共(1 )课时 求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完毕教师给予评估。指出: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只需代入一个已知点,可确定未知系数k的值。(由解析式可得,k=xy)环节三三、拓展应用,学科互联例1: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p><p>10、第四章:图形的相似课 题相似多边形课时安排共(1)课时课程标准 经历相似多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归纳、类比、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学习目标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理解相似比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定义中的两个条件.教学难点利用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课前作业。</p><p>11、第四章:图形的相似课 题成比例线段课时安排共( )课时课程标准 会求两条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的单位要统一;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知道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并且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2.知道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教学重点会求两条线段的比; 成比例线段的定义. 比例的性质教学难点会求两条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的单位要统一;比例的基本性。</p><p>12、视图课 题视图(第一课时)课时安排共(3)课时课程标准 课标P38 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学习目标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基本几何体(圆柱、圆锥、球)与其三种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之间的关系;3.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发展。</p><p>1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课 题课时安排共(1)课时课程标准 1. 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值的推导.2. 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学习目标 1、 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2. 2、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实践探索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 )的比等于。</p><p>14、投影课 题投影(第二课时)课时安排共(2)课时课程标准 课标P38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学习目标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并理解物体、影子、光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作图;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现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物体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确定时刻的先后顺。</p><p>15、视图课 题视图(第二课时)课时安排共(2)课时课程标准 课标P38 1. 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学习目标1.使学生想象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经历由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到其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2.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几何体三种视图之间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