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中医内科学
2.熟悉黄疸的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3.掌握黄疸的临床证候特征。之 黄 疸。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临床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二、病因病机。黄 疸 一、概述 (一)定义。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九疸三十六黄。
黄疸中医内科学Tag内容描述:<p>1、黄疸,内科教研室 熊文生 目的要求 1.了解黄疸的证候特征、范畴及研究进展。 2.熟悉黄疸的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掌握黄疸的临床证候特征,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李某,男,23岁,1999年8月初诊 患者素有乙肝大三阳病史5年。最近1周感冒后自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胸脘痞闷,心烦懊恼,时有低热,小便色黄,大便干结,皮肤骚痒。遂于1999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查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腹平软,肝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3CM处触及,质软轻压痛,莫非氏征(一),脾未触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肝功能:总胆红素1。</p><p>2、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之 黄 疸,一、定义,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舒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其中以目睛黄染为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疸:“瘅,劳病也” 说文 “黄疸病” 辞海疸通瘅、癉。,二 、从西医角度谈黄疸 急性传染性肝炎(甲型) 乙型肝炎(急性、慢性活动型) 肝细胞性黄疸 丙、丁、戊等其它肝炎(活动) 中毒性肝损害(酒精、化学药) 钩端螺旋体病 胆囊炎、胆结石 阻塞性黄疸 胆管肿瘤 胰腺肿瘤(胰头部) 肝癌 溶血性黄疸 输血反应 蚕豆病 新生儿黄疸,三、证候特征,本病的。</p><p>3、胁 痛,一、【概说】,(一)定义 是因气滞、血瘀、湿热及实火或肝阴不足致肝络不畅,临床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二)症状特点 1、胁痛主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 2、疼痛性质表现为窜痛、胀痛、刺痛、剧痛、隐痛等。 3、胁痛为临床常见多发病,既可单独为病,又是多种疾病伴见证。,胁痛指什么,二、病因病机,足厥阴肝经-布胁肋,胁肋,疼痛,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循胁 里;其直者,循胸过季胁,不通则痛,不荣而痛,邪气阻滞,正虚失养,气滞 瘀血 湿热,阴虚 失濡,情志 不遂, 跌仆 损伤, 饮食 所伤, 外感 湿热, 劳欲 久。</p><p>4、黄 疸 一、概述 (一)定义: 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病证。 (二)文献记载 战国时间内经:黄疸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五疸、湿邪、茵陈蒿汤诸病源候论:黄疸二十八属,其中有急黄宋圣济总录:九疸三十六黄;伤寒微旨论:阳证、阴黄证元卫生宝鉴:阳黄与阴黄清沈氏尊生书瘟黄。 文献中还有有关黄疸的治疗与预后的论述。,(三)本病与西医病证的关系 本病与西医所述黄疸意义相同,都是指巩膜黄染的一类疾患。西医学把黄疸分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p><p>5、肝胆病证,黄疸,中医内科学,复习胁痛,1、胁痛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造成胁痛的病因有哪些及其病理机制是什么? 3、辨胁痛的病理性质? 4、胁痛的治疗大法?及根据病理性质不同有何区别? 5、胁痛的证、治、方、药? 6、治疗胁痛在用药上应注意哪些方面?,概述: 概念 文献摘要 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 病因 病机 (小结)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类证鉴别 相 关检查 辨证论治: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 预防调护 : 结语: 临证备要:,目录,分证论治,一、定义: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概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