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可逆反应X(g)+2Y(g) 2Z(g) ΔH=-a kJ&#183。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1.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Tag内容描述:<p>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A组专项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1对于反应,N2O4(g)2NO2(g)H0,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导学号:37742195】D从开始至平衡,由于容器容积增大,密度减小,达平衡后密度不变,A错;反应过程中,反应热不会变化,不是变量无法判断是否。</p><p>2、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教师备用题库1.(2016浙江10月选考,12,2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2Y(g) 2Z(g)H=-a kJmol-1,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反应放出a kJ热量B.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D.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Z的逆反应速率答案C达到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有关,故A错误;平衡时,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反应的起始量有关,故B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保持不变,可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故C正确;同一物。</p><p>3、焓判据 【考点精讲】 1. 自发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该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在讨论过程方向的问题时,我们指的是没有外。</p><p>4、基础课时1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1 2014四川理综 7 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 g 和Y g 发生反应X g Y g M g N g 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 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 mol n X n Y n M 700 0 40 0。</p><p>5、基础课时1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一 选择题 1 2016济南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 B 反应NH4HCO3 s NH3 g H2O g CO2 g H 185 57 kJmol 1能自发进行 是因为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p><p>6、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1 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 SO2溶于水 B Cl2溶于水 C 电解水生成H2和O2 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生成水 D 3Fe 4H2O g Fe3O4 4H2和4H2 Fe3O43Fe 4H2O g 答案 C 2 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 14CO2 C2CO 达到平衡后 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 A 14CO2 B 14CO2 14CO C。</p><p>7、第一讲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1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1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2化学平衡状态的多角度判断。 3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1)焓变与反应方向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p><p>8、第一讲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1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1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2化学平衡状态的多角度判断。 3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1)焓变与反应方向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____。</p>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相关PPT文档
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ppt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技能突破课件 第7章 第1讲《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 第一讲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ppt
20 第二十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化学平衡常数 (共65张PPT)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相关DOC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