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一 选择题 14 2018广西北部湾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 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 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 洗涤剂 造纸。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Tag内容描述:<p>1、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分类汇编: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2017年湖南衡阳,25题,4分)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 性,所以,它的俗称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还易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腐蚀 二氧化碳(CO2)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和吸水性,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2017年福建泉州,15题,2分)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 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酸溶液。</p><p>2、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一、选择题14(2018广西北部湾)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答案】C(2018江苏无锡)5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答案】A2.(2018内蒙古包头)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生铁、黄金、金刚石合金 B.纯碱、烧碱、熟石灰碱C.氮气、红。</p><p>3、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一 选择题 14 2018广西北部湾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 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 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 洗涤剂 造纸。</p><p>4、华章文化 中考真题分类解析 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一 选择题 21 2014年湖南常德 21题 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物质是 A 生石灰 B 硫粉 C 浓盐酸 D 碳酸氢铵 答案 A 解析 生石灰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p><p>5、酸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 2 考点23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一 基本考点 考点1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来源 学科网ZXXK 1 定义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叫中和反应 如NaOH HCl NaCl H2O 2 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溶液中的H 与碱溶。</p><p>6、2012年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分类汇编 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2012年湖南衡阳 25题 4分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 性 所以 它的俗称叫苛性钠 火碱或烧碱 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还易与空气中的。</p><p>7、考点23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一、 选择题1、(2020年山东烟台,15题)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人食品包装袋中防腐C、铜片能导电可作电极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2、(2020年山东济宁,16题)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p><p>8、用心 爱心 专心1 20122012 年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分类汇编 考点年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分类汇编 考点 1414 碱和碱的化学性碱和碱的化学性 质质 2012 年湖南衡阳 25 题 4 分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 性 所以 它的俗称叫苛 性钠 火碱或烧碱 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还易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而变质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腐蚀 二氧化碳 CO2 CO2 2。</p>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相关DOC文档
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分类汇编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考点碱和碱的化学性质.docx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doc
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分类解析 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doc
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分类汇编 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doc
九年级化学下册 考点23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
2012年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分类汇编 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