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的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适用范围&#160。&#160。免疫球蛋白IgG检测临床意义。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胎儿血IgG浓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G逐渐减少。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1)IgG增高。⑴成人为(4.0-10.0)&#215。10^9个/L ⑷4到14岁为8&#215。
检验的临床意义Tag内容描述:<p>1、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临床检验适用范围1、出血性疾病,2、血栓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静脉栓塞,肺栓塞,心肌梗塞,脑栓塞不稳定心绞痛,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口服抗凝药,口服避孕药,溶栓治疗。4、DIC,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肝炎,肝硬化等。5、外科手术前,损伤性穿刺前,硬膜外麻醉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24.036.0S常用的检查内源凝血系统的筛检实验。临床意义APTT延长1、血浆F、F、F和F水平低下,血友病甲、血友病乙、血友病丙。</p><p>2、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IgG检测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在孕期22-28周间,胎儿血IgG浓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G逐渐减少,到第3、4月胎儿血IgG降至最低,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病理性变化:(1)IgG增高: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签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等。(2)IgG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p><p>3、参考系统在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和改进中的作用 陈文祥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临床检验标准化的必要性 临床工作的需要 临床检验行业的工作目标 国际发展趋势,肌酐测定正确性验证 “欧洲市场实际肌酐分析正确性验证显示令人失望、 需大幅改进的变异性” Delanghe, et al. Clin Chem Lab Med 2008; 46: 1319,6种血清酶正确性验证和溯源性评价 Jansen, et al. Clin Chim Acta 2006; 368: 160,临床检验三质量环节 方法建立与生产(研发者,厂家) 方法使用(临床实验室) 外部质量评价(室间质评机构),参考系统的作用 方法。</p><p>4、常见危急值及处理,1,白细胞: 正常值: 成人为(4.0-10.0)109个/L 新生儿为(15-20)109个/L 6个月到2岁为(11-12)109个/L 4到14岁为8109个/L 儿童 (5.0-12.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2,2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 1115秒 高值:30秒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p><p>5、凝血的基本原理和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张 弘,1,专业应用,内容,2,专业应用,正常止血过程,血管壁损伤,血小板收缩,组织因子,血小板激活,胶原暴露,PF3,首先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共同凝血途径,继而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血流变慢,止血,血块收缩,交联纤维蛋白,血小板收缩蛋白,3,专业应用,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