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辆
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5页机车车辆防溜制度为防机车车辆在行车区间和基地内发生溜逸。
机车车辆Tag内容描述:<p>1、机车车辆防溜制度 为防机车车辆在行车区间和基地内发生溜逸 确保机车车辆在工程线运行 停留安全 根据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吊车作业标准 机车操作规程 等有关规定 特制定机车车辆防溜制度 有关项目须严格遵照执行 一 人员资质 1 调车领导人 调车人员须经任职资格培训 并经考试合格取得调车作业岗资格证后方可任职 2 车间负责人须按月制定学习计划 并组织对调车员业务考试 对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人员待岗学习。</p><p>2、机车车辆 实 验 指 导 书 机电工程学院 机车车辆工程系 目 录 实验一、动车组转向架模型直观教学2 实验二、动车组车辆构造直观教学3 实验三、液压减振器性能试验6 实验四、车辆制冷与空气调节9 实验一、动车组转向架模型直观教学 一、实验目的 掌握动车组转向架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二、实验内容 类比图1了解动车组转向架的结构特点;掌握动车组转向架组成及各部件的装配关系与。</p><p>3、二 六支源流 成功从来不是无代价的 如果说中国铁路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话 那么盘点今天中国铁路机车车型 几乎每一款都有一丝若有若无国外同胞兄弟的影子 早期中国铁路干线机车和日本人开始学着工业化一样。</p><p>4、1 2020 3 24 车辆维修 2 2020 3 24 一 车辆维修车辆在运用过程中 零部件会逐渐磨耗 腐蚀和损伤 为使车辆经常处于质量良好状态 确保行车安全并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必须对铁路车辆进行各种检查和修理工作 各国铁路车辆有两种检修制度 状态检修和计划检修 前者是根据车辆运用的技术状态 不定期地进行 后者则是按周期 按时间或按走行里程 进行 中国铁路从1949年开始采用预防性计划检修的制度。</p><p>5、第四章机车车辆与牵引系统 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成 一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概况 一 车辆的种类A B C 二 车辆编组 A B C C B A A B C B C B C A 二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一般有车体 走行装置 牵。</p><p>6、机车车辆传动与控制 课程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 电阻制动 2 相控电力机车 恒压控制 3 相控电力机车 速度控制 4 相控电力机车 中央控制单元 5 相控电力机车 传动控制单元 6 相控电力机车 逻辑控制单元 7 电压型牵引。</p><p>7、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论文 摘 要 介绍了应用于铁道机车车辆上的液压制动机的原理 特点和关键技术 对国内外铁道机车车辆采用液压制动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并阐述了液压制动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液压制动 铁道车辆 发展 目。</p><p>8、G B/T 1 6 9 0 4 .2-1-1-1-9-7千密速阵J根据GB 146.1-8-3(标准轨距铁路车辆限界)中规定的标准轨距铁路车辆的极限横断面轮廓和最大允许制造宽度,以及测量和检测理论,结合我国铁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制定本标准。符合本标准的上轨距用于检查根据G B 1 4 6设计和制造的车辆的上轨距。1.本标准是轨距铁路车辆限界和车辆限界检验方法系列标准的第二部分。本系列标准的其他部。</p><p>9、GB1t19045197前理岁r均根据G B 1 4 6 . 1 -8 3标准轨道机车车辆极限规定的标准轨道机车车辆极限横截面轮廓和最大允许制造宽度,以及订量检验理论,结合中国铁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制定本标准。 符合本标准的下部极限规用于G B 1 4 6 . 1设置修订制造的机车车辆的下部极限检查。 本标准为标准规格铁路机车车辆极限规则和机车车辆极限检查方法系列标准的第5部分本系列标准的其。</p><p>10、2019/4/10,1,铁路机车车辆,2,2019/4/10,第五章 电力机车,教 学 重 点,了解电力机车的分类、型号几功率,教 学 难 点,掌握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本课题重点与难点,3,2019/4/10,一、电力机车概述,电力牵引在铁路运输中的地位、发展 方针: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以电力牵引为主。 发展:1879年5月31日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问世、1958年韶山1型问世。 电力牵引的特点及优越性 特点: 1功率大 2速度高 3效率高 4过载能力强 优越性: 1运输能力强 2经济效果显著 3合理利用能源 4劳动条件好 5加强了行车安全 6有利于实现城乡的电气化,4,2019/4/10。</p><p>11、G B / T 1 6 9 0 4 。 2 一 1 9 9 7 前 谧 绪 阵 J 根据G B 1 4 6 . 1 -8 3 (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所规定的标准轨距机车车辆极限横断面轮廓及 最大容许制造宽度, 以及计量检测理论 , 并结合我国铁路的历史、 现状和发展的情况, 制定本标准。符合 本标准的上部限界规, 用于按 G B 1 4 6 . 1 设计制造的机车车辆上部限界的检查。 本标准是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规及机车车辆限界检查方法 系列标准的第 2 部分; 该系列 标准的其他部分为: 第 1 部分( 即 G B / T 1 6 9 0 4 . 1 -1 9 9 7 ) : 一般规定及机车车辆限界检查方。</p><p>12、G B 1 T 1 6 9 0 4 5 一 1 9 9 7 前 理 岁 r匀 根据 G B 1 4 6 . 1 -8 3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所规定的标准轨距机车车辆极限横断面轮廓及 最大容许制造宽度, 以及计量检测理论 , 并结合我国铁路的历史、 现状和发展的情况, 制定本标准。符合 本标准的下部限界规, 用于按 G B 1 4 6 . 1 设计制造的机车车辆的下部限界检查。 本标准是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规及机车车辆限界检查方法 系列标准的第 5 部分; 该系列 标准的其他部分为: 第 1 部分( 即G B / T 1 6 9 0 4 . 1 -1 9 9 7 ) : 一般规定及机车车辆限界检查方法 第 2。</p><p>13、机车车辆的发展 1 蒸汽机车 1 1 蒸汽机车的起源 1763年 法国陆军的技术军官古诺希望将蒸汽动力用于拉动兵工厂生产一种炮身由生铁铸成的沉重的大炮 1769年 古诺制成了他设想中的蒸汽动力车 不过它的速度才有每小时四。</p><p>14、浅谈机车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李广才 摘要 本文介绍了高职类学校机车车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并通过市场调查 结合机车车辆运用 检修和制造的特点 以及动车组 城轨车辆的讯猛发展提出了机车车辆专业群及其课程设置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机车车辆专业群 高职高专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我国铁路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 社会对轨道交通车辆 机车 车辆 动车组 城轨车辆简称轨道交通车辆 的制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