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第十七课 记承天寺夜游。(1)欣然起行 ( ) (2)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出师表》《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重难点。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Tag内容描述:<p>1、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4解释文中加点的。</p><p>2、第十七课 记承天寺夜游【课时速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欣然起行 ( ) (2)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答案:(1)愉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 (2)交互错杂 (3)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4)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2.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3.。</p><p>3、出师表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重难点课程目标:1把握表的文体,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把握文章中的读音、词义和句式等。3体会作者情感。4了解中考高频考点。背景介绍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第一次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p><p>4、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整理(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p><p>5、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 月色入户F,欣然起行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人家,(单扇的)门,2.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念无与为乐者 原意:快乐,在文中的意思:____________ (2)名词用作动词 相与步于中庭 原意:脚步,在文中的意思:____________,走,游乐,3.其他重点实词 (1)欣然起行 欣然F: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3)怀民亦未寝 寝 F: (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清澈透明,高兴的样子,想,睡觉,一同,共同,4.文言虚词 (1)相与步于中庭 (2)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罢了,介词,在,表示推测。</p><p>6、第 13 页 共 13 页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