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整理前的书架整理后的书架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12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分类与整理整理前的书架整理后的书架一、创设情境。
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Tag内容描述:<p>1、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整理前的书架,整理后的书架,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一)借助情境,进行分类,(二)选定标准,分类计数,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三)动手操作,表示结果,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 出来吗。</p><p>2、第三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 减法的混合运算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p><p>3、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整理前的书架,整理后的书架,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1,2,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一)借助情境,进行分类,(二)选定标准,分类计数,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三)动手操作,表示结果,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p><p>4、分类与整理,整理前的书架,整理后的书架,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1,2,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一)借助情境,进行分类,(二)选定标准,分类计数,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三)动手操作,表示结果,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 出来吗? (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p><p>5、第第 3 3 单元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图形的运动(一) 第第 3 3 单元单元 单元复习单元复习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七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旋转。画平移的后的图形,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难点:如何。</p><p>6、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新知识点 1 按照一标准分类 整理 2 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 掌握分类的方法 3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教学要求 1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整理 2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整理 3 在分类活动中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建议 1 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 注重操作 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p><p>7、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课 题 圆柱的认识 课 时 第1课时 共7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 并提出问题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思考 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 抽象 表象 抽象 的过程 教学目标 1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 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能看懂圆柱的平面。</p><p>8、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座 号 装订线 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自测卷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知识与技能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长方体有( )个顶点。</p><p>9、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3单元试卷 一、填空。 (11%) 1、ab=( )a,这是运用了加法( )律。 2、284555=28(4555),这是运用了( )。 3、用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4、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空。 3421=( )( ) 17254=( )( ) 10236=100( )( )( )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p><p>10、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与正方体 2、长方体一般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8个顶点,12条棱。在一个长方体中,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12条棱都相等。 5、长、正的异同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图。</p><p>11、课题 P29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认。</p><p>12、第3课时 找规律(3),猜猜 后面藏着谁?,这些都是什么规律呢?,真棒!现在我们去帮助小红同学解决她的问题吧。,5,是按什么规律呢?,知道了什么?,是按2颗 、1颗 重复排列的规律。,是按2颗 、1颗 重复排列的规律。,5,知道了什么?,但掉了2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5,怎样解答?,手链是按 为一组重复排列的。,1,1,还可以从右边开始找规律。,5,怎。</p><p>1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检测题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自测卷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第一部分 知识与技能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1、长方体有( )个顶点;有( )条棱,可以分成( )组;有( )个面;( )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由( )围成的立体图形。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长方体的长为7cm,宽为5cm,高为3cm,它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