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题
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1、镁、铝在( )下就能与氧气反应。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反应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九年级化学课题Tag内容描述:<p>1、知 识 回 顾 w1.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2.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4.用分子和原子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 -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然后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一、原子的构成 自学指导(阅读70页-71页内容) 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 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 ,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 原子核带电吗?带什么电?电子带电吗? 带什。</p><p>2、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一、核外电子的排布,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电子在核外是按照能量由低高,由里外分层排布的),排布特点2:原子里 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简洁、 方便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氢原子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氧原子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p><p>3、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2)学案 新人教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姓名 学号 课 题课题1 溶液的形成(2) (第九单元 溶液)主备人授课人总课时2分课时2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授课班级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重点难点重难点: 。</p><p>4、离子的形成 让我们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歌唱 目录 教学目标一 初步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为学习化合价打下理论基础 二 掌握离子符号的表示和它的意义 三 能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能分辩出离子化合物 原子失去电子后 变成。</p><p>5、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第9页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镁、铝在( )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 ),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一层致密。</p><p>6、物质的组成,元 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电荷数 或 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最 外 层 电 子 数,元素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7、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反应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反应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反应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2.水加热沸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