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电解质紊乱
35%BW) 细胞外液(组织间液15%。血浆5%) 组织间液。钠泵的作用主要是维持细胞内高钾和细胞外高钠 一般情况下3个Na+转移至细胞外伴随2个K+和1个H+转移入细胞内 细胞外K+浓度升高或细胞内Na+浓度升高激活钠泵 其他因素。
课件电解质紊乱Tag内容描述:<p>1、1,19.4.19,体液平衡,基本概念与现代认识,2,19.4.19,体液平衡的实质-内环境稳定,体液:细胞内液(M:40%BW, F:35%BW) 细胞外液(组织间液15%,血浆5%) 组织间液: 可交换液(12% 13%) 不可交换液(2% 3%) 平衡: 容量(水)平衡 渗透压(Na+)平衡 成分(其它离子)平衡 酸碱(H+)平衡,3,19.4.19,影响体液量的因素,年龄: 新生儿-80% 婴儿-70% 75% 儿童-65% 成人-60%(55%) 老年-50% 脂肪: 胖 瘦 男 女,19.4.19,4,人体的主要阳离子,钾 - 200 300g ICF:98%, ECF:2% 钠 - 200 350g ECF:4050%, 骨骼:5060% 钙 - 800 1200g? 骨骼:99%, ECF:0.1%, ICF: 0 镁 - 23。</p><p>2、水、电解质紊乱,与电解质有关的规律 钠泵与氢钾竞争,钠泵的作用主要是维持细胞内高钾和细胞外高钠 一般情况下3个Na+转移至细胞外伴随2个K+和1个H+转移入细胞内 细胞外K+浓度升高或细胞内Na+浓度升高激活钠泵 其他因素:胰岛素、儿茶酚胺激活钠泵,但较弱。 代谢障碍、Mg2+缺乏,将导致钠泵活性减弱,发生细胞内高钠和低钾,低钠血症和高钾血症,2K+ 3Na+ 1H+,与电解质有关的规律 钠泵与氢钾竞争,在K+和H+浓度变化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H+Na+和K+Na+竞争,同时转移的总量也发生变化,该过程较缓慢,需10余h完成。 Na+、K+借助浓度梯度在细胞内。</p><p>3、小讲座,电解质紊乱,概述,血浆中阳离子是Na、K、Ca、Mg,其中以Na含量最高,约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他的阳离子含量虽少但却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以Cl和HCO3为主二者除保持体液的张力外,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细胞内中的阳离子有K、Mg和Na,含量以前两种为多,而Na只占少量。细胞内液阴离子磷酸盐和蛋白质为主,HCO3和硫酸根只占少量,而Cl只在少数组织细胞内微量存在。 由于测定细胞内电解质含量很困难,所以临床都以细胞外液的血浆或血清的电解。</p><p>4、电解质紊乱及相关知识,什么是电解质紊乱?,人体内的电解质有钠、氯、钙、钾、镁等。虽然含量不多,却有其 重要的生理作用,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人体血浆中主要的阳离子是Na、K、Ca、Mg,对维持细胞外液的 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细胞外液中主要阴 离子Cl和HCO3为主,二者保持体液的张力外,对维持酸碱平衡 有重要作用。通常,体液中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 中性。当出现任何一个电解质数量改变时,将导致不同的机体损害, 即电解质紊乱。,钾代谢紊乱,血清钾的范围 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 。</p><p>5、水 电解质 酸碱平衡紊乱 1 一 体液各量的分布细胞内液 40 参与细胞代谢和生理过程体液 60 细胞外液 20 构成机体内环境 血浆 5 组织间液 15 二 体液中的电解质 2 三 体液的调节1 神经调节下丘脑视上核侧面的口渴中枢 有效刺激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有效血容量减少 血管紧张素 使机体产生口渴 主动饮水的生理效应 2 体液调节 一 抗利尿激素ADH有效刺激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刺激下丘脑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