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诗人简介。李白(701-762)。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②搁笔费③评章④。诗人。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Tag内容描述:<p>1、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峨眉山月歌,李白,诗人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背景:,这首诗是李白。</p><p>2、陕西省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降:(xing),服输。骚人:诗人。费:费力、费脑,有“难以”的意思。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1 . 下。</p><p>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p><p>4、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 . 为增强表达效果,这首词的上。</p><p>5、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文学文化知识 1.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2.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二、内容赏析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峨眉山头高悬。</p><p>6、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一) ) 一、阅读竹里馆 ,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1 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2“幽篁”“深林”中的“幽”和“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3 3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独坐、弹琴、长啸。</p><p>7、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三单元,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作者简介,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词。 2.体味作品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p><p>8、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峨眉山月歌,李 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p><p>9、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三单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 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学习目标,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p><p>10、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诗经邶风) 子衿(诗经郑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经是我国 ,被 奉为经典。原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收录了从 到 时期的诗歌 篇, 分为“ ”“ ”“ ”三 个部分。,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西周,春秋,305,风,雅,颂,诗经以 为主,兼有 。 在结构上多采用 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