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 注射方式。第一节 胃肠道的药物吸收 一、药物吸收机理 二、胃肠道的解剖生理 三、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四、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五、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六、影响药物吸收的其他因素。药物的吸收。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口服药物的吸收Tag内容描述:<p>1、第三章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一、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 注射方式:静脉、皮内、皮下、肌内、鞘内、关节腔、玻璃体内、局部等 静脉注射: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心 肺(肺首过效应) 全身作用部位 动脉注射:无肺首过效应,但危险性大,第一节 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副作用大 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时刺激性太大的药物必须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容量小于50ml 大容量注射采用静脉滴注 剂型:水溶液或乳剂,静脉注射(滴注),肌内注射 较安全 有吸收过程,但吸收程度高,与静脉注射相当 容量一般为25ml 溶液、乳剂、混悬剂 溶媒为水、复合溶媒 以油为溶媒可以缓释,。</p><p>2、第二章 药物吸收,第一节 胃肠道的药物吸收 一、药物吸收机理 二、胃肠道的解剖生理 三、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四、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五、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六、影响药物吸收的其他因素,一、药物吸收机理,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 膜转运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在药物的体内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药物的吸收必须通过膜转运。 药物的吸收可在口腔、胃肠道、肺泡、皮肤、阴道、直肠、鼻粘膜和角膜等部位的上皮细胞进行。 口服给药后经胃肠道吸收,包括胃。</p><p>3、2019/5/20,1,第二章 口服药物吸收,2019/5/20,2,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 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膜转运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 。 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2019/5/20,3,(一)生物膜的结构 细胞膜主要由膜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1)经典模型 由Danielli与Davson提出细胞膜经典 模型(classical model) 脂质双分子、带电荷的小孔、特殊载体和酶 2)液态镶嵌模型 由Singer和Nicolson提出生物膜液 。</p><p>4、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本章内容,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第五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第六节 口服药物吸收的评价方法,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膜结构与性质(熟悉) 药物的细胞膜转运机制(掌握) 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熟悉),重要概念 膜转运:物质通过生物膜的现象,药物的体内过 程伴随着药物的膜转运 口服吸收:药物经口服给药,通过胃肠道粘膜、 肝脏而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吸收是药物产生疗效的基础。,(一。</p><p>5、复旦大学药学院,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1,复旦大学药学院,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2,复旦大学药学院,(一) 崩解试验 崩解是药物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和吸收的前提, 但固体制剂的崩解度不能完全反映其内在质量。,3,复旦大学药学院,(二) 溶出试验 1、溶出度的测定 溶出已作为药品生产研制过程中质量控制的 一个手段。 (1) 测定方法 转篮法 (Rotating Basket) 缺点:篮网或过滤装置或二者可能被堵塞。 桨法 (Rotating Paddle) 缺点:样品可能上浮,结果重现性较差。 小杯法 适用于测定低剂量药品的溶出度。,4,。</p><p>6、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本章内容,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第五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第六节 口服药物吸收的评价方法,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膜结构与性质(熟悉) 药物的细胞膜转运机制(掌握) 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熟悉),重要概念 膜转运:物质通过生物膜的现象,药物的体内过 程伴随着药物的膜转运 口服吸收:药物经口服给药,通过胃肠道粘膜、 肝脏而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吸收是药物产生疗效的基础。,(一。</p><p>7、2020/5/15,1,第二章口服药物吸收,2020/5/15,2,第一节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膜转运(membranetransport):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膜转运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2020/5/15,3,(一)生物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膜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p><p>8、,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本章内容,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第五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第六节 口服药物吸收的评价方法,.,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膜结构与性质(熟悉) 药物的细胞膜转运机制(掌握) 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熟悉),.,重要概念 膜转运:物质通过生物膜的现。</p><p>9、第三章非口服给药的吸收,挠闲篮衣镇梅暂捆挂易巾箔捧宅皮插侨弊乐杆翱峰摊厘坞此禾酷逻淄藉硝非口服药物的吸收非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 注射方式:静脉、皮内、皮下、肌内、鞘内、关节腔、玻璃体内、局部等 静脉注射: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心 肺(肺首过效应) 全身作用部位 动脉注射:无肺首过效应,但危险性大,第一节注射给药,翔晌瑞赊记啤闪烂玫鹃咱庐绷寸卿椿藕怔涅带锻恶优爆黑矮荆装幌鹿腕沧。</p><p>10、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 邱利焱 博士, 教授,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内容概要: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药物的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膜。</p><p>11、第 二 章,口服药物的吸收,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在药物的体内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药物只有吸收入血,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才会出现药理效应。因此吸收是发挥药效的重要前提。,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示意图。</p><p>12、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Contents,2,一类特制,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二、药物转运机制 三、药物转运器 四、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3,一类特制,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 吸收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如胃、小肠、大肠、直肠)、黏膜(如肺泡、口腔黏膜、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