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课件
图5-1 香豌豆相引组的两对性状的连锁遗传。图5-1 香豌豆相引组的两对性状的连锁遗传。否则单位性状的数目(基因对数)就不能超过细胞内染色体对数(n)。W.Bateson(1906)在香豌豆两对相对性。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课件Tag内容描述:<p>1、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P9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以及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连锁遗传理论的由来,根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与独立分配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独立分配;如果有一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必然会出现非独立分配的现象,否则单位性状的数目(基因对数)就不能超过细胞内染色体对数(n)。,连锁遗传理论的由来,W.Bateson(1906)在香豌豆两对相对性。</p><p>2、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一、连锁 1、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是Bateson 和 Punnett(1906)在香豌豆的杂交试验中首先发现的,图51 香豌豆相引组的两对性状的连锁遗传,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图52 香豌豆相斥组的两对性状的连锁遗传,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p><p>3、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一、连锁 1、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是Bateson 和 Punnett(1906)在香豌豆的杂交试验中首先发现的,图51 香豌豆相引组的两对性状的连锁遗传,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图52 香豌豆相斥组的两对性状的连锁遗传,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p><p>4、第三章连锁遗传规律 Lawoflinkageheredity 本章讲不同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遗传 Mogan 1 和交换连锁一 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1906年 贝特生 Bateson W 等人在香豌豆的杂交试验中发现了这一现象 香豌豆的两对性状一对是紫花 红花 紫对红是显性P p 一对是长花 圆花粉粒 L对l是显性 P紫 长 PPLL ppll 红 圆 F1PpLl紫 长 F2P L P llp。</p><p>5、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3 1或1 2 1 9 3 3 1或基因互作比例系列 1910年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连锁遗传规律 遗传学第三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二节交换值及其测定第三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第四节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第五节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第六节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本章内容 一 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是贝特森和庞尼特 Bateson W 和Punne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