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教案
一 力的合成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橡皮条一个 弹簧测力计两个 刻度尺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合力 分力和力的合成的概念 2 学会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实验的探究方法 3 了解同一直线。
力的合成教案Tag内容描述:<p>1、1 / 8 力的合成 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莲山课 件 k 力的合成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一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内容有 “ 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该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应达到理解的水平,并能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体现了关注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 力的合成 ” 这一节研究的是力的等效关系,依据等效思想总结 出力的平行四边形。</p><p>2、www.gkstk.com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课题3.4 力的合成课型新授课(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力的合成。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4、知道共点力的概念,会计算在同一直线上的几个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两个力的合力。(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p><p>3、5.1 力的合成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3会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3树立等效观点,形成等效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p><p>4、力的合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及教学处理】“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学习它不但是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需要,也是为以后学习速度的变化、动量的变化等矢量运算做准备,但矢量的运算法则对初学者来说是很。</p><p>5、3.4力的合成一、 教材分析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力的合成不过关,后续课的学习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都无从谈起.力的合成是矢量的合成,是为以后物体受力分析作准备的一节课,理解力的合成需要掌握一种方法,那就是等效的方法. 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理解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会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树立等效观点,形成等效思想,这。</p><p>6、第二节力的合成1认识合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什么是合力、分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3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教学难点:1.合力的概念;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铁架台、两个弹簧秤、大弹簧、刻度尺。新课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p><p>7、第二节 力的合成课题第二节 力的合成课型:新授整改意见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认识力的效果;知道合力和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定义的;能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2. 能力目标 经历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3. 情感目标 培养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和精神。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难点让学生了解等效代替的科学方法,认识等效替代对物理发现的重要作用。教具橡皮筋、钩码一盒(50g十个) 、小滑轮2个、线绳、图钉、木板(60cm60cm)教法学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板书设计合力:____分力:____力的。</p><p>8、第四节 力的合成,广安中学 高一物理备课组,F,一、合力 分力,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二、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2、力的合成的方法,(1)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F1、F2的合力大小为 F=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2)两个力方向相反,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F1、F2的合力大小为F=F2-F1,方向与F2的方向相同,?,如果力F1、F2。</p><p>9、第二节 二力的合成:时 间主备人使用人课 题第二节 二力的合成课 型教学目标1、理解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分析解决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教育学生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入手,通过实验,认真分析得出规律教学重点合力的概念,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规律教学难点合力的概念,准确地做好演示实验课 时1课时教学设想本节重点是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因此我打算先通过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帮助同学们回忆,然后进一步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都能将水桶提。</p><p>10、第二节 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效理念,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2、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共点力的合成3、了解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及角度关系。4、理解分力、合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等效替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的辨析,认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2、通过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感受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及实验结果的互评,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合力与。</p><p>11、力的合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4.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力夹角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等效替代法思想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3.学生在自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力的等效替代,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2.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p><p>12、第二节 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效理念,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 2、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共点力的合成 3、了解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及角度关系。 4。</p><p>13、3 4 力的合成 教学 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力的合成 2 掌握力的 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作图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4 知道共点力的概念 会计算在同一直线上的几个力的合力 会用直角三角形。</p><p>14、第二节 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等效理念 理解合力 分力 力的合成等概念 2 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共点力的合成 3 了解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及角度关系 4 理解分力 合力从本。</p><p>15、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5节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规律 2 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 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 合成 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3。</p><p>16、第2节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合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2 会计算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合力的作用效果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感受科。</p><p>17、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中物理 3 4 力的合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一的重点 是研究力的平衡的基础 也是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 合力 分力 力的合成。</p><p>18、第2节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合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2 会计算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合力的作用效果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感受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