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点。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病死率高 在化脓性脑膜炎中居首位。带菌者及病人为传染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护理。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措施。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措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Tag内容描述:<p>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人的护理,刘潇,前 言,流脑是一个比SARS更严重的、更持久的全球性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38-1977年先后发生3次全国性流脑大流行,其中1967年春季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403/10万,病死率为5.49%,流行范围波及全国城乡。,79年出现一次周期性大流行,流脑具有隐性感染率较高,病死率较高的特点,流脑属于乙类传染病,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上报。,1,2,3,学习计划,一、概 述 General Description,急性化脓性 败血症休克,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 迅速致死,发病凶险。,病原体 脑膜炎奈瑟菌 革兰染色阴。</p><p>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概 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点: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呈暴发性经过,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病死率高 在化脓性脑膜炎中居首位,流 行 病 学,一、传染源,带菌者及病人为传染源。以带菌者为主 人群带菌率如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在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0% 非流行期的带菌菌群以B群为主。病后带菌者约有10%20%,其排菌时间可达数周至2年。带菌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慢性。</p><p>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学,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邝焱平,学习目标,【掌握】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措施;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措施。 【熟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 【了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要点。,概 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又称“脑膜炎奈瑟菌病”,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主要表现是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及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的损害(脑膜脑炎),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经空气传播。</p><p>4、1,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本病于1805年由瑞士Vieusseaux描述。1887 年Weichselbaum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我国于1896年李涛在武昌正式报告。,3,病原学,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肾形,多成对排列,或四个相联。该菌营养要求较高,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培养基,在37、含510%CO2、pH7.4环境中易生长。传代1618小时细菌生长旺盛,抗原性最强。本菌含自溶酶,如不及时接种易溶。</p><p>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概 述,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点: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呈暴发性经过,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病死率高 在化脓性脑膜炎中居首位,3,流 行 病 学,4,一、传染源,带菌者及病人为传染源。以带菌者为主 人群带菌率如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在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0% 非流行期的带菌菌群以B群为主。病后带菌者约有10%20%,其排菌时间可达数周至2年。带菌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者。</p><p>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陈慧婵,1,胃炎相关,概 述,2,胃炎相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点: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呈暴发性经过,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病死率高 在化脓性脑膜炎中居首位,3,胃炎相关,流 行 病 学,4,胃炎相关,一、传染源,带菌者及病人为传染源。以带菌者为主 人群带菌率如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在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0% 非流行期的带菌菌群以B群为主。病后带菌者约有10%20%,其排。</p><p>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 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邝焱平 学习目标 掌握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措施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措施 熟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 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