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耳孙干涉仪
实验十四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报告。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光路及结构。实验四十四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原理】 1.等倾干涉 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光路如图44-2所示。图44-2 迈克耳逊干涉仪光路。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
迈克耳孙干涉仪Tag内容描述:<p>1、实验十四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19世纪末,迈克耳孙(A.A.Michelson)与其合作者曾用此仪器进行了“以太漂移”实验、标定米尺及推断光谱精细结构等三项著名的实验。第一项实验解决了当时关于“以太”的争论,并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第二项工作实现了长度单位的标准化。迈克耳孙发现镉红线(波长=643.84696nm)是一种理想的单色光源。可用它的波长作为米尺标准化的基准。他定义1m=1553164.13镉红线波长,精度达到10-9,这项工作对近代计量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p>2、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物理实验 预习思考题姓名学号院系孙明月201211151008化学学院施辰娜201211151030【实验题目】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动镜1. 画出迈克耳逊干涉仪光路图(标出元件名称)。 定镜补偿板分束镜透镜光源2. 要利用迈克耳逊干涉仪观察到清晰的等倾干涉条纹,需要将仪器调整到什么状态?转动粗动手轮,使动镜和定镜与分束板的距离相差不多,将定镜的两个微调螺栓旋到适当位置, 在A板与透镜之间的水平与竖直方向各放一枚细针,在E处观察,在未调整之前,看到针是双影的。调节C和D背后的螺丝,直到针像完全。</p><p>3、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其调试方法2、学会观察非定域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及光源的时间相干性,空间相干性等重要问题。实验原理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迈克尔逊干涉仪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其基本光路如图5.16.1所示。从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在分束镜的半反射面上被分成光强近似相等的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反射光束1射出后投向反射镜,反射回来再穿过;光束2经过补偿板投向反射镜,反射回来再通过,在半反射面上反射。于是,这两束相干光在空间相遇并产生干涉,通过望远镜或人眼可。</p><p>4、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技术物理系,简 介,迈克耳逊(Michelson,18521931)在1881年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干涉仪,并用它从事多方面的研究。他首次以镉元素红光波长为单位用干涉仪准确测量了国际米原器的长度,从此长度单位“米”有了绝对标准,他利用光的干涉创造了测量太阳系外星球直径的方法。著名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证明了光速与传播方向无关,促进了相对论的建立,迈克耳逊由于这方面的贡献,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今,以他命名的干涉仪仍被广泛应用着,其它一些重要的干涉仪也都是以它为原型演化而来的。,迈克耳逊干。</p><p>5、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 迈克尔逊干涉仪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基础实验大楼B308 位号:实验时间: 第周星期二下午13:00开始 一、实验目的: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方法并观察各种干涉图样.2.区别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和非定域干涉,测定He-Ne激光波长二、实验原理:1.仪器的构造图40-1为干涉仪的实物图,图40-2为其光路示意图.其中M1和M2为两平面反射镜,M1可在精密导轨上前后移动,而M2是固定的. P1是一块平行平面镜,板的第二表面(靠近P2的面)涂以半反射膜,它和全反射镜M1。</p><p>6、1,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光路及结构,单色光源,反射镜,反射镜,2,反射镜,反射镜,单色光源,光程差,3,反射镜,反射镜,单色光源,4,二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主要应用,(1) 精确测量长度 (2) 测定光波波长,移动反射镜,光程差,5,干涉条纹的移动,i 越小,k越大,中心级数较高.,增加 , 中心级数增加,涌出一个环; 减少 , 中心级数减小,缩进一个环。,6,插入介质片,光程差变化,光程差,(3) 测介质片的厚度,光程差,7,介质片厚度,8,9,已知,解。</p><p>7、实验四十四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 2.观察等倾干涉条纹。 3.测量激光光源的波长。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激光器,扩速透镜,手电筒。,【实验原理】 1.等倾干涉 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光路如图44-2所示:,图44-2 迈克耳逊干涉仪光路,从图44-2来看,光束 和 两束光到达处 的光程差 为: 因为: ,所以 而 代入(44-1)中,整理后得:,(44-1),根据光的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当 式子中 由(44-3)可知: (1)当 一定时,(44-3),干涉级次 随倾角(入射角) 变化。具。</p><p>8、单色光源,反射镜,反射镜,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迈克耳孙干涉仪实物,迈克耳孙干涉仪实物,光程差,迈克尔孙干涉仪的主要特性,两相干光束在空间完全分开,并可用移动反射镜或在光路中加入介质片的方法改变两光束的光程差.,移动反射镜 M1,光程差,插入介质片后光程差,光程差变化,介质片厚度,例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两臂中,分别插入玻璃管, 长为 ,其中一个抽成真空, 另一个则储有压强为 的空气 , 用以测量空气的折射率 . 设所用光波波长为546nm,实验时,向真空玻璃管中逐渐充入空气 ,直至压强达到 为止 . 在此过程中 ,观察到107.2 条干涉条纹的。</p><p>9、迈克耳逊干涉仪,实验4-9,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与简介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常见问题及处理,实 验 目 的,1.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原理及其结构; 2.掌握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方法,调出各种定域干涉条纹; 3.结合实验对各种干涉的形成条件、图样特点、变化规律及相互间的区别进行分析,加深对干涉现象的理解; 4.测量钠黄光双线的波长差。,实验仪器与简介,1.迈克耳逊干涉仪 2.钠光灯 3.白炽灯,粗调鼓轮 (0.01mm),读数窗,微调鼓轮 (10-4mm),反射镜垂直方向倾角拉簧调节螺丝,反射镜水平方向倾角拉簧调节螺丝,反射镜倾角调节。</p><p>10、1,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光路及结构,单色光源,反射镜,反射镜,2,反射镜,反射镜,单色光源,光程差,3,反射镜,反射镜,单色光源,4,二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主要特性,(1)两相干光束完全分开; (2)两光束的光程差可调.,移动反射镜,5,干涉条纹的移动,当 与 之间距离变大时 ,圆形干涉条纹从中心一个个长出,并向外扩张, 干涉条纹变密;距离变小时,圆形干涉条纹一个个向中心缩进, 干涉条纹变稀 .,6,插入介质片光程差,光程差变化,光程差,7,介质片厚度,2019/7/22,8,未加,加入,9,例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两臂中,分别插入 长的玻璃管,其中一个抽成真空, 另一个。</p><p>11、单色光源,反射镜,反射镜,一、迈克耳孙干涉仪,1,光程差,2,反射镜,反射镜,单色光源,3,二、迈克尔孙干涉仪的主要特性,两相干光束在空间完全分开,并可用移动反射镜或在光路中加入介质片的方法改变两光束的光程差。,移动反射镜,4,干涉条纹的移动,当 与 之间距离变大时 ,圆形干涉条纹从中心一个个长出, 并向外扩张, 干涉条纹变密; 距离变小时,圆形干涉条纹一个个向中心缩进,干涉条纹变稀。</p><p>12、第1章 光的干涉 (Interference of light),1.8 迈克尔逊干涉仪 Mechelson Interferometer,迈克尔逊干涉仪(A.A.Michelson 美籍德国人)-1881-“以太”- 光速与参照系无关,狭义相对论的1907 诺贝尔物理学奖。,干涉仪照片,M1与M2形成厚度 均匀的空气薄膜 等倾干涉,而且没有额外光程差,相长,相消,当,(1)点光源产生的非。</p><p>13、单色光源,反射镜,反射镜,一、迈克耳孙干涉仪,1,课件优选,光程差,2,课件优选,反射镜,反射镜,单色光源,3,课件优选,二、迈克尔孙干涉仪的主要特性,两相干光束在空间完全分开,并可用移动反射镜或在光路中加入介质片的方法改变两光束的光程差。,移动反射镜,4,课件优选,干涉条纹的移动,当 与 之间距离变大时 ,圆形干涉条纹从中心一个个长出, 并向外扩张, 干涉条纹变密; 距离变小时,圆形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