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丛乳头状瘤
• 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或脑室壁胶 质细胞。2011-09-12 学习病例 病例一 临床资料。喂奶后呕吐伴眼球活动障碍7天 病例二 临床资料。走路不稳3月余。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167。脉络丛乳头状瘤是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占脑内肿瘤的0.3%-0.7%。占儿童脑 肿瘤的2%-5%。
脉络丛乳头状瘤Tag内容描述:<p>1、脉络丛乳头状瘤 papilloma of choroid plexus 脉络丛组织由特异性的脑室神经上皮分化而来, 有作者认为是某段脑室壁的室管膜细胞衍化形成 ,其主要的功能为分泌脑脊液。 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或脑室壁胶 质细胞,多具有分泌脑脊液的特性。 WHO分级I 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的良性肿瘤。见 于脑室系统及脑桥小脑角等处。肿瘤多呈实质性 ,一般体积不大,结节样生长,和周围组织间有 明显的分界。 瘤组织呈红色,表面颗粒状,有绒毛,亦有人称 之为桑椹状。切面粗糙,质地较脆,可见囊变和 出血坏死、钙化。 显微镜下可见单层立方或。</p><p>2、2011-09-12 学习病例 病例一 临床资料: 男性,1岁 主诉:喂奶后呕吐伴眼球活动障碍7天 病例二 临床资料: 男性;54岁 主诉:头晕,走路不稳3月余。 病理: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是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脑室 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在儿童较常见,少数见于成人, 常伴有脑积水。占脑内肿瘤的0.3%-0.7%,占儿童脑 肿瘤的2%-5%。 好发于10岁之内的儿童,5岁之内者占50%-86%;男 性略多于女性; 本病的好发部位因年龄而有所不同,好发部位依次为 第四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桥小脑角池;儿童最 常见在侧脑室三角。</p><p>3、2011-09-12 学习病例,病例一,临床资料: 男性,1岁 主诉:喂奶后呕吐伴眼球活动障碍7天,病例二,临床资料: 男性;54岁 主诉:头晕,走路不稳3月余。,鉴别诊断有哪些?,病理: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是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脑室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在儿童较常见,少数见于成人,常伴有脑积水。占脑内肿瘤的0.3%-0.7%,占儿童脑肿瘤的2%-5%。 好发于10岁之内的儿童,5岁之内者占50%-86%;男性略多于女性; 本病的好发部位因年龄而有所不同,好发部位依次为第四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桥小脑角池;儿童最常见在。</p><p>4、2011-09-12 学习病例,病例一,临床资料: 男性,1岁 主诉:喂奶后呕吐伴眼球活动障碍7天,病例二,临床资料: 男性;54岁 主诉:头晕,走路不稳3月余。,鉴别诊断有哪些?,病理: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是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脑室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在儿童较常见,少数见于成人,常伴有脑积水。占脑内肿瘤的0.3%-0.7%,占儿童脑肿瘤的2%-5%。 好发于10岁之内的儿童,5岁之内者占50%-86%;男性略多于女性; 本病的好发部位因年龄而有所不同,好发部位依次为第四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桥小脑角池;儿童最常见在。</p><p>5、2011-09-12学习案例,案例1,临床资料:男性,1岁主张:哺乳后呕吐和眼部活动障碍7天,案例2,临床资料:男性;54岁主张:头晕,走路不稳3月以上。鉴别诊断是什么?病理: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是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在儿童中很常见,成人伴有水痘。0.3%-0.7%的脑肿瘤,2%-5%的儿童脑肿瘤。10岁以下的儿童,5岁以下的50%-86%;男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