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概述Tag内容描述:<p>1、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含了三个要点,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一理论体系中,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p><p>2、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否已过时?为什么?(Y)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原因:1.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3、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p><p>3、马克思主义论文-今日马克思主义我们能够在共产党宣言130年和资本论110年之后为人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勾勒一份类似于资产负债表的东西吗?当然可以,因为我们不仅就马克思主义有了历史的眼光,而且有了关于它的胜利、失败和悲剧的长期经验。也许,这也是因为我们从今往后就一直要生活在一个危机、它的危机中生活在一种有助于驱除一切幻想,并迫使我们全神贯注去接受现实的无情考验的处境中。1那么,今天,关于那个最根本的、却又可能一直不被理解的马克思,我们能记住些什么呢?这里首先有一个简单的事实:马克思说过自己“不是马克思主。</p><p>4、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 意识形态不能变,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我们立党立国立军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和人民军队。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条主义,但是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们的发明,一向标榜信仰自由的美国,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对多元化的,他们的主流文化。</p><p>5、首创考研个性化辅导第一高端责任品牌 1 010 5779 0990 400 004 0990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点概述马克思主义原理考点概述 13 年考研将至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历年考研的重难点 博研堂考研政治保过专家 纪老师为帮助大家从容。</p><p>6、马克思主义原理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政治教研室 课程介绍 1 课程意义 2 课程目标 3 课程内容 4 课程设计 5 考试考核 一 课程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理论前提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p><p>7、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作者:张明国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4期摘 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它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p><p>8、当代西方马克思热与马克思主义 10装备2班第3小组 小组成员 组长 蒋文希成员 王双贺 霍晓霄 马辉 王咏浩 马克思简介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 哲学家 经济学家 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p><p>9、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篇名: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兼释程恩富教授的定义作者:钟卫华;机构:三明学院政治法律系;来源期数:2012年12期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核心价值;摘要: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助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有助于回应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诘难。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许多人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都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相比较而言,程恩富教授从四个方面来定义马克思主义,既强调了这一理论的创立和发。</p><p>10、解读“新马克思主义” 贾 宏(一种交代:我是一名在高校教英语的教师。平时,很少关注文艺理论或美学方面的知识。自近年来,我喜爱影视、戏剧艺术起,经常会遇到卢卡奇、布洛赫、布莱希特、本雅明、伊格尔顿、詹姆逊、巴拉兹、巴赞、爱森斯坦、萨特等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理论观点。去年来到北师大后,我有意选了王一川老师的文艺理论课。这是我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接触和学习有关“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这里还有一个笑话,我当时第一次听到王老师说“西马”时,我还问同学“什么是西马?”。也正是这种“不懂”在我的脑海里生成了许多的疑问。</p><p>11、马克思主义论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吗论文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摘要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作为试图把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与研究,但是在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定位上存在着一个有待探讨的理论问题: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文章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人类虽然跨进了21世纪,但20世纪的生态债务却犹如达摩克利斯剑依然悬在世人眼前。一。</p><p>12、精选文库马克思主义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也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中国传统哲学只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行自我革命,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就必须中国化。它不仅要与中国的现实实际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等历史实际相结合,使自己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特征。</p><p>13、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创建时的几十人,到如今壮大为六千多万党员的宏大队伍,一直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胜利前进。在世界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不只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欧美各国到大洋洲,从亚洲到非洲、拉丁美洲,到处都有马克思主义者。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五十多年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塑造世界的主要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的斗争,现代科技的革命。</p><p>14、马克思主义论文-文化多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化也许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明确地成为激烈争夺的基本资源,一种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文化自觉已经决心要永远结束某一种文化的权威乃至霸权地位,而且这股来势凶猛的潮流业已得到它的命名:文化多元主义(multiculturalism)。本文将要探讨的文化多元主义限于过去十年中主要发生在第一世界、尤其是美国的一场文化大论战。这是一场狂欢节般的论战,形形色色的文化左派们结成彩虹大联盟(RainbowCoalition),向所谓的西方文化霸权发起前所未有的凌厉攻势,举凡与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性别主义有共谋之嫌。</p><p>15、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与读者意识无论是就文学活动的功能属性还是其存在系统而言,读者也就是文学作品的接受与消费主体都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对文学的上层建设性质和意识形态本性注目较多,而对文学活动存在系统及各个环节的研究则很不够,对读者接受问题的研究尤其薄弱。相对于对社会生活和作家的高度重视而言,读者问题在我们以往的文学理论体系中并没有构成一个具有理论生成性的重要维度。这与以人民为历史活动主体和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p><p>16、马克思主义论文-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150年的历程,列宁主义形成至今也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尽管历经种种曲折,但它们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且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甚至前进方向。对于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在新的实践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科学地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神圣责任。【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实践/发展【正文】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150多年来,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上有。</p><p>17、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任仲平 一 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纵观历史 横看世界 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 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 最严整 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p><p>18、马克思主义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也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中国传统哲学只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行自我革命,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就必须中国化。它不仅要与中国的现实实际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等历史实际相结合,使自己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特征一、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历史已经证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