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案设计
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
摩擦力教案设计Tag内容描述:<p>1、摩擦力教案设计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应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由于物体运动,在物体的表面上产生了一种阻碍物。</p><p>2、摩 擦 力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常见实例和实验 认识摩擦力 2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 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 能通过实验 科学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能灵活运用物理。</p><p>3、摩擦力 教案设计 魏集镇中学 陈延瑞 一 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 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 变量控制 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p><p>4、初中物理初中物理 摩擦力摩擦力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一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初中学生 2 教材版本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3 学科 物理 4 课时 2 课时 5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 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 教学课题二 教学课题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并 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p><p>5、运动与摩擦力 教案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 接触面发生摩擦 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表面光滑 摩擦力小 表面粗糙 摩擦力大 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物体越重 摩擦力越大 物体越轻 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 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 态度 价。</p><p>6、摩擦力 教学设计 杭州师范大学 吴傅奇 教材分析 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难点 而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 摩擦力作为力学中三大性质力之一 在整个高中力学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摩擦力方向的判断。</p><p>7、初中物理 摩擦力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初中学生 2 教材版本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3 学科 物理 4 课时 2课时 5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 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 教学课题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p><p>8、1 / 7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 2)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 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 4)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 5)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哪些是益摩擦?哪些是有害摩擦力?并能解释常见的现象。 ( 6)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 知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存在。 (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信息的能。</p><p>9、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 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 认识控制变量发的意义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二、重点1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2 控制变量发的应用。三、难点控制变量发的应。</p><p>10、教材分析 本节课分三部分 1 摩擦力的定义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增减摩擦力的方法 在讲述摩察力时为了不让问题复杂对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没有深入讨论 而是对减小摩擦和增大摩擦力做了介绍 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 不做。</p><p>11、1 / 4 摩擦力教案示例 (一 )教学目标 (二 )教学条件 (三 )教法选择 教材难度适中 ,适宜用探索法展开教学 ,由于摩擦实验用文具可以进行 ,本课以实验探索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 (四 )教学过程 一、悬问征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有什么办法在不使用任何工具情况下 ,用手竖直地把一本书提起的同时 ,将另一本书也 “粘 ”起 ? 学生 :边思考边动手实验 ,探求可行方案 . 教师 :演示下图中做法的同时问学生 ,为何一本书能 “粘 ”起另一本书呢 ?从而引入摩擦的课题 ,说明两书接触处有摩擦 . 学生 :自己动手用两本书做该实验 ,实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