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护理常规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概念概念。80%为大脑半球出血。80%为大脑半球出血。20%为脑干和小脑出血。脑出血的护理常规。脑出血的护理常规。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脑出血患者护理常规。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
脑出血护理常规Tag内容描述:<p>1、脑出血的护理常规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概念概念: 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 的 20%-30%。80%为大脑半球出血,20%为脑干和小脑出血。 主要症状主要症状 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出血量小可表现为某一症状和体征, 出血量大发病后立即昏迷,出现脑水肿或脑疝。发生在脑干的出血,即使出血 量不大也较凶险。 主要体征主要体征:言语障碍,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意识障碍 特异检查特异检查:头颅 CT 、MRI 脑脊液 DSA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所致继发性损害。</p><p>2、脑 出 血 的 护 理 常 规病因:高血压伴颅内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先天性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及血液病。发病机制:高血压 脑内A硬化 微血管瘤(BP) 破裂 出血高血压 血管痉挛(缺血缺氧) 坏死、破裂 出血病理变化:70脑出血发生于基底节区的壳核及内囊区。 临床特点: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血压明显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和意识障碍等局灶定位和全脑症状。基底节区(内囊)出血(轻型):1、壳核出血量 30ml或丘脑数毫升出血;。</p><p>3、脑出血的护理常规1、 目的:1、 积极抢救,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文体并预处理。2、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3、积极给予康复指导和训练,降低致残率。4、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实现高质量生活。二、护理评估:1、评估既往史、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病变等疾病,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用力排便等。2、评估有无头痛、呕吐、应激性溃疡、肢体瘫痪、失语及吞咽困难等症状。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I等。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三、护理措施:1、急性期绝对卧。</p><p>4、脑出血的护理常规,神经外科-周嘉,概 述,脑出血是脑卒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随着高血压等卒中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其发病率正日益下降,但病死率仍较高,半数以上的死亡发生在2天内。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和脑疝形成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脑出血定义,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病死率、致残率极高。80%为大脑半球出血,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病因,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脑动脉硬化、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 。</p><p>5、脑出血患者护理常规,临床表现,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 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 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血压明显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失语、肢 体瘫痪和意识障碍等局灶定位和全脑症状。,临床表现,基底节区(内囊)出血 轻型: 壳核出血量 30ml或丘脑数毫升出血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 双眼球不能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 失语 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支破裂所致,临床表现,小脑出血 轻者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疼痛和平 衡障碍但无肢体瘫痪(常见临床特点)。 重者发病时或发病后。</p><p>6、脑出血的护理常规,神经外科-,概 述,脑出血是脑卒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随着高血压等卒中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其发病率正日益下降,但病死率仍较高,半数以上的死亡发生在2天内。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和脑疝形成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脑出血定义,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病死率、致残率极高。80%为大脑半球出血,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病因,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脑动脉硬化、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 畸形。</p><p>7、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一 一般护理 1 环境 安静 舒适 光线柔和 避免声光刺激 保证休息 2 体位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 4周 颅内压增高者 床头抬高15度 30度 伴昏迷者采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或侧卧位 以利口腔内分泌物引流。</p><p>8、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一 一般护理 1 环境 安静 舒适 光线柔和 避免声光刺激 保证休息 2 体位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 4周 颅内压增高者 床头抬高15度 30度 伴昏迷者采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或侧卧位 以利口腔内分泌物引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