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编号:16346438]
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
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七相关习题。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和验证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Tag内容描述:<p>1、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第1课时 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内容】教科书P64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七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扩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图形的扩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难点:图形的相似与图形的完全相同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p><p>2、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第2课时 比例尺(1)【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例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八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难点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创设情景,激趣设疑课。</p><p>3、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第3课时 比例尺(2)【教学内容】教科书P6970 例3、例4,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八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计算。难点;能用多种方法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课件或小黑板出示(1)比例尺1:6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p><p>4、第5课时 储蓄教学目的:1、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问题: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课前同学们到银行调查了有关储蓄方面的知识,哪个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调查情况?学生:老师:如果你想把你的钱存入银行,能够得到多少利息呢?。</p><p>5、第2课时 圆的周长(1)学习目标:1.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和验证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2.在对圆周率的值的探索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重点: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和验证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理解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3-5个圆形物品 ,直尺和细线。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小组合作测量、计算、猜测和验证圆周率的值,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结合探究结果阅读教材P62、63页的内容。2把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还存在的疑问提交小组共同解决。自主与合作学习一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p><p>6、第3课时 圆的周长(2)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2.进一步培养自己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学法指导:1.自主完成学案上的问题,把有疑问的内容做上记号,待到课上共同解决。2带的可以选做。知识储备: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2.完成下列口算练习(先口算出结果,再熟记)3.141= 3.142= 3.143= 3.144= 3.145= 3.146= 3.147= 3.148= 3.149= 3.1410= 3.1411= 3.14100= 3.1425= 3.1412。</p><p>7、第5单元 圆确定起跑线【教学内容】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