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发展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陶猪 (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Tag内容描述:<p>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姓名 班级 学号 小组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2.依据导学案知识导学,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完善补充知识于课本上。3.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课上集体讨论、突破。【学习目标】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的基本事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形成,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培养。</p><p>2、请你联想,这些图片让你想 到了什么?他们各代 表什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本课的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发展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所谓原始农业是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源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p><p>3、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采集狩猎,耕作种植,南方(云南米线),北方(兰州拉面),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饮食习惯?,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五谷:,粟,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不同说法),农业的起源,家畜饲养业的发展,陶猪 (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刻画猪纹黑陶钵,灰陶猪首形匜(马家浜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约为公元前4000前2685年 ),【思考】“五谷”与 “六畜”?,农业的起源,【小结】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商朝甲骨文中的“十。</p><p>4、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领域 远古时代 原始社会 先秦时期 夏 商 周奴隶社会 封建时期 秦汉至明清封建社会 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小农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古代的经济政策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70年 第1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