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教学计划
学年度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教研计划。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品社教学计划Tag内容描述:<p>1、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本班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p><p>2、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课程总目标。1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和生活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一学期课程总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5帮。</p><p>3、学年度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二、基本情况分析:、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35人,男生23人,女生12人,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2、个人教。</p><p>4、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以生活为主线,将品德与行为规范及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加深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p><p>5、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引以为荣的家乡”、“缩短时空的通信”、“四通。</p><p>6、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陈江中心小学 任课教师:谢瑞芹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p><p>7、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胜北小学五1班学生总体上讲,学生思维活跃,集体观念强,活动积极性非常高,有爱心,敢于表现自我,个性好强。但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善于反省自己,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错误。二、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四、教学目标:。</p><p>8、小学上学期品生品社教学计划一、工作思路:本学期,根据区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我校品生、品社教学的主要工作思路为:加强常规调研和即时调研的力度;发挥学校品德学科现有的优势,带动和培养我校研究团队的年轻教师;落实教研组实体地位;大力开展作业改革。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1、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开好课程。2、规范教学常规,加强教师业务常规管理,保障教学教研活动效果。3、继续加强品生品社教师的培训工作。4、发挥学科团队带动效果,尝试开展网络教研。5、结合全处作业改革,继续推进作业改革,初步改变品生、品社学科的。</p><p>9、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p><p>10、进度计划周次 教学内容第一周 1、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周 2、我的家乡风光好第三周 3、家乡的四季变化第四周 4、家乡产物知多少第六周 4、家乡产物知多少第七周 5、居民与饮食第八周 6、家乡的方言第九周 7、多彩的民间艺术第十周 8. 家乡民俗探秘第十一周 8. 家乡民俗探秘第十三周 9、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第十四周 10、家乡的发展变化第十五周 1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第十六周 12、家乡的明天什么样第十七周 12、家乡的明天什么样第十八周 复 习第十九周 复 习第二十周 期 末。</p><p>11、教学计划一、学生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本套教科书各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及“单元评价”等5个部分。总的框架结构:各大单元下均包若干单元(长单元,短单元结合)。。</p><p>12、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计划北极镇中心校沈良吉寒假已经向我们举起挥别之手,一个暂新的学期又向我们走来。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在这个春意来临的时刻,在这个新学期开始的时刻,我感想颇多。首先回首上学期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在考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本学期我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或者说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弥补不足。其次,对本学期的教学有了新的想法,在本学期我要努力使我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更为了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我特定以下教学计划:一。</p><p>13、授 课 计 划本册教材总目标一、重温教材编写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使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使学习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整合的过程、使学习成为在实践、体验、感悟中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二、本册教材内容体系结构 教学主题 第一册 第三册我的成长 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成长的脚步我与家庭 我的家庭 温馨一家人我与学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活在集体中走向信息时代三、本册教材特点 、由近及远、由点到面,随着儿童生活空间视野而逐步扩展。、以社会生活主要因素为主题,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p><p>14、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张庄联校宁艾中心校四年级英语学科教学计划表单元课 题课时时 间教 学 目 标Module1 Getting to know youUnit 1 Hello again!Unit 2 How old are you?Unit 3 What do you do?119.2-9.301.学习can的用法;2.学习句型Can you.?以及它的肯定和否定回答;How old is.?He is/She is.; Is this your.?以及它的回答 Yes, its./No,it isnt.;学习用What dose your.do?来询问他人职业;3.学习并复习一些表示做某事的动词;复习互相问候并作介绍的对话;4.学习歌曲 Here it comes.5.学习字母组合 ch- sh- ph- wh- 的发音。Modu。</p><p>15、五年级品社下册教学计划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6人.学生思维活跃,集体观念强,活动积极性非常高,有爱心,敢于表现自我,个性好强,但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善于反省自己,爱模仿电视明星,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错误. 二,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品德与社。</p><p>16、安庄中心小学201 4 -201 5 学期教学计划表六年级备课组 科目 品德与社会 任课人 刘燕 韩杰 安东 梁军 学生情况分析:从发展阶段来看,六年级下学期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而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非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开始的,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基础。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生活和学习,具备了一些生活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比以前更为丰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p><p>17、小学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范文3篇一、学生现状分析: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3、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4、培养自己愉快开朗的胸襟。</p><p>18、小学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 上册 教学计划 一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原则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 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 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 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