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商鞅变法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第二章 第一节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一 选择题 1 漫画 围剿公田 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 吕氏春秋 曾记载 今以众地者 公作则迟 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 无所匿迟也 据此判断 围剿公田 的根本原因是 A 大。
秦国商鞅变法Tag内容描述:<p>1、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商鞅之法,良法也。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毛泽东(1912年)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p><p>2、商鞅的制法思想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p><p>3、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阶段质量评估(二)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变革趋势的是()A以人为本B以德治国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解析:从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看,儒家、道家思想并不适合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不被统治者所接受,而法家思想有利于各国的富国强兵,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趋势,被统治者所接受。答案:D2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p><p>4、第二章第二节 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电视剧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传奇的一生,商鞅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下列选项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A秦穆公与秦始皇B秦穆公与秦惠文王C秦孝公与秦始皇 D秦孝公与秦惠文王解析:秦孝公重用商鞅,使其实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使其走投无路,兵败被杀。答案:D2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了商鞅变法()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加剧了土地兼并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ABCD解析。</p><p>5、第二章第三节 商鞅变法的成果与影响一、选择题1高二(1)班的四位同学为研究秦国而在陕西实地考察。假如他们都穿过时光隧道回到商鞅变法前的秦国,他们看到的景象正确的是()甲: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乙:农业生产比东方各国发达丙:公元前384年的某日,看到了人殉的场景丁:公元前362年,看到城墙上贴着一张“求贤令”A B 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秦国的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故乙所看到的景象不符合史实,排除所有含项的选项。答案:C2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下列选项对此的评价,正确的是()有利于鼓。</p><p>6、第二章第一节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一、选择题1.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吕氏春秋曾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据此判断“围剿公田”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解析:解读图片信息,图剿公田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田之外开垦大量荒地,逐步导致“公田不治”,井田制逐步瓦解。答案:B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p><p>7、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第7课,秦国的简史:,秦在西周时仅是在王畿(君主居住地即首都附近的受君主管辖的地区叫王畿)附近负责为周王室养马的一个小小的附庸,连称为诸侯的资格都没有。直到周平王迁都洛邑,秦襄公才因为东迁护驾有功而受封为诸侯,取得了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一块封地。但是因为偏处西方,与其它诸侯国的经济联系十分不便,在春秋中期以前,秦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一.商鞅变法,1. 时间:,2. 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3. 目的:,富国强兵,(一)历史背景 1、战国时代开始后,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铁制农。</p><p>8、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第7课,秦国的简史:,秦在西周时仅是在王畿(君主居住地即首都附近的受君主管辖的地区叫王畿)附近负责为周王室养马的一个小小的附庸,连称为诸侯的资格都没有。直到周平王迁都洛邑,秦襄公才因为东迁护驾有功而受封为诸侯,取得了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一块封地。但是因为偏处西方,与其它诸侯国的经济联系十分不便,在春秋中期以前,秦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一.商鞅变法,1. 时间:,2. 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3. 目的:,富国强兵,(一)历史背景 1、战国时代开始后,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铁制农。</p><p>9、第二章 第一节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一 选择题 1 漫画 围剿公田 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 吕氏春秋 曾记载 今以众地者 公作则迟 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 无所匿迟也 据此判断 围剿公田 的根本原因是 A 大。</p><p>10、第二章 第二节 商鞅变法 一 选择题 1 电视剧 商鞅传奇 反映了商鞅传奇的一生 商鞅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 下列选项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 A 秦穆公与秦始皇 B 秦穆公与秦惠文王 C 秦孝公与秦始皇 D 秦孝。</p><p>11、第二章 第三节 商鞅变法的成果与影响 一 选择题 1 高二 1 班的四位同学为研究秦国而在陕西实地考察 假如他们都穿过时光隧道回到商鞅变法前的秦国 他们看到的景象正确的是 甲 地广人稀 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 乙 农。</p><p>12、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 第三节商鞅变法的成果与影响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 商鞅虽死而秦法未变1 商鞅之死 1 原因 改革侵犯了保守势力的利益 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贵族 摒弃德治而专讲 用严刑酷法推行变法 也引起一。</p><p>13、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 第一节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 表现 1 铁器和逐渐推广 2 兴修水利 春秋时期 楚国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p><p>14、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 第二节商鞅变法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一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1 秦长期居于西陲之地 与 狄等民族杂处 2 秦襄公因护送平王迁都洛邑 被封为 并得到被戎 狄占领的岐山以西的土地 3。</p><p>15、第三节商鞅变法的成果与影响 要点轻巧突破 经典例题探究 速效提能演练 第三节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一 商鞅虽死而秦法未变1 商鞅之死 1 原因 改革侵犯了 势力的利益 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贵族保守 用严刑酷法推。</p><p>16、第二节商鞅变法 要点轻巧突破 经典例题探究 速效提能演练 第二节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一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1 秦立国 1 地理位置 长期居于西陲之地 与 狄等民族杂处 2 受封为诸侯 公元前771前 秦襄公拥立 被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