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
1 海陆变迁(第海陆变迁(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学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Tag内容描述:<p>1、1 世界人口世界人口 课课 题题世界人口(第世界人口(第 1 1 课时)课时)主备人主备人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学生能利用图表说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并简单分析其增长原因; 2.学生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重点重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难点难点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预设流程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P.48-P.51,回答下面内容: 1.读图 3-1,公元 1800 年以前和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什么不同?目前,世 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何近几十年来。</p><p>2、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章节(课题)名章节(课题)名 称称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学时学时 3-2 总课总课 时时 24 知识知识 技能技能 1.了解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理解气温日较差 和气温年较差的准确含义 2.学会判读气温曲线图 过程过程 方法方法 通过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维三维 目标目标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 的意识。 项目项目内容内容解决措施解决措施 教学教学 重点。</p><p>3、1 海陆变迁(第海陆变迁(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学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 化的科学观点。 (重点) 2、 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并注意科学兴趣的培养。 (重、 难点) 【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读图法 活动体验式。</p><p>4、1 海陆的变迁(第海陆的变迁(第 1 1 课时)课时) 课课 题题海陆的变迁(第海陆的变迁(第 1 1 课时)课时)课课 型型新新 授授 新课标新课标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材地位教材地位 大洲和大洋是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课。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 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区域地理中有关 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p><p>5、1 海陆分布(第海陆分布(第 2 2 课时)课时) 【课型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四大洋的面积与形状”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 2通过阅读“海和海峡” ,了解洋、海、海峡等概念。 3通过“活动”在图上说出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洲大洋地图及相关图片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p><p>6、1 第二节第二节 海陆变迁海陆变迁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举例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举例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假说,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 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同时也让他们知道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表形态仅仅是地球漫长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镜头而已,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p><p>7、1 海陆变迁(第海陆变迁(第 1 1 课时)课时) 【课型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并注意科学兴趣的培养。 【设计思想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课即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 设计理念: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逻辑顺 序:发现问题思考假设证明论证。 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p><p>8、3.4 世界的气候(二)学科:地理课时:2总课时数:2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2、培养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俗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的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分布规律,那么同学们能总结一下影响世界。</p><p>9、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二)学科:地理课时:2总课时数:2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2、通过教师引导,学会阅读和使用气温分布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构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努力探寻自然奥秘的态度和精神。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和气温分布图。教学难点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和气温分布规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p><p>10、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 气候的地区差异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一,二,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的两大要素: 和 。 2.气候的地区差异:有的地区终年 ;有的地区长冬无夏,终年 ;有的地区 ;有的地区冬季寒冷,降水 ,夏季炎热,雨水 。,气温,降水,炎热多雨,寒冷,干旱少雨,稀少,集中,一,二,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由赤道地区到极地地区,有规律地分布着热带的、亚热带的、温带的和寒带的气候。其中,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 之间,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 内,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 、 之间。 (2)在中纬度地区,由大。</p><p>11、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分布教案 商务星球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2.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阅读某地年柱状图,说出该地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阅读某地年柱状图,说出该地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2.掌握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p><p>12、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单元海洋和陆地复习教案 商务星球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知道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2、了解世界主。</p><p>13、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教材梳理海洋与陆地复习 三 海陆分布 七大洲与四大洋 海陆变迁 三 陆地和海洋 71 29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在北半球 北极地区是海洋 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南极地区是陆。</p><p>14、第1节 海陆的分布 1 海陆分布及特点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说说陆地占多少 海洋占多少 从南北半球看 陆地主要分布在 海洋主要分布在 但无论哪个半球 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北半球 南半球 海洋 陆地 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p><p>15、苍南县求知中学洪辉真整理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第一课海陆的分布 初中一年级课件禹宗强 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什么颜色呢 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 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 海陆分布 地球陆地面积占29 1 3 海洋面积占71 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