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编号:7470427]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1、青铜器的成就。出现青铜器。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案。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出现了_______。青铜器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及_______等方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Tag内容描述:<p>1、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历史想象能力。2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积极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p><p>2、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你们知道什么是青铜吗?,商朝最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1、青铜器的成就: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 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3)代表: 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利簋 2、制作工艺高超: (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p><p>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案【学习目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重点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自主探究】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_______。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及_______等方面,功能由_______等发展到_______。2.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著名的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重达_______千克,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制成。。</p>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相关PPT文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