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3有理数的乘法
2.3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理解几个有理数相乘。能力目标。能力目标。2.3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 2.3 有理数的乘法(2)。2.2 有理数的乘法(2)。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3有理数的乘法Tag内容描述:<p>1、2.3有理数的乘法(1)1计算(8)的结果是( )A16 B16C4 D42下列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 )A11(2)B0(1)7C(6)(4)D(6)(4)3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相乘,积一定( )A为正数B为负数C不大于零D不小于零4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小于零,和大于零,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A符号相反B符号相反且负数的绝对值大C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D符号相反且正数的绝对值大5有理数a,b,c满足abc0,且abc<0,则在a,b,c中,正数有( )A 0个B1个C2个D3个67个有理数相乘的积是负数,那么其中负因数的个数最多有( )A2种可能B3种可能C4种可能D5种可能7。</p><p>2、23有理数的乘法(2)1计算(12)的结果是( )A 5 B5 C13D132在计算(36)时,可以避免通分的运算律是( )A加法交换律B分配律C乘法交换律D加法结合律3对于算式2014(8)(2014)(18),逆用分配律写成积的形式是( )A2014(818) B2014(818)C2014(818) D2014(818)4若a,b互为倒数,x,y互为相反数,则(ab)(xy)ab的值为( )A0B1C1D无法确定5计算13,下列选项中最简便的方法是( )A. B.C.D.6对于有理数a,b,c,d,若规定表示acbd,则__ __7。</p><p>3、2.3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理解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能力目标: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实验与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不断增强运算能力。情感目标:在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感受生活中乘法运算的存在与价值,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到数学活动中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有理。</p><p>4、2.3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情感目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验证和探索有理数乘法当中运算律的产生过程,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难点:。</p><p>5、教学课件,数学 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 2.3 有理数的乘法(2),2.2 有理数的乘法(2),1.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2. 倒数定义: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零没有倒数。,(1)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2)有理数相乘,因数有0,则积为0。,(3)有理数与1相乘,仍得这个数;与-1相乘得 这个数的相反数。,知识回顾,3.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积的符号由 确定:,负因数的个数,奇数个为负,偶数个。</p><p>6、2.3 有理数的乘法,解:53 15,解: ,计算: 5 3 0 ,解:0 0,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问题:怎样计算 1 2,阅读下列问题1问题4,你能用数轴表示这一事实吗并用算式表示出来。</p>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3有理数的乘法】相关PPT文档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3有理数的乘法】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