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历史
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B.英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课时分层作业(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D [材料反映的民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中。B.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秋高中历史Tag内容描述:<p>1、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基础巩固1代号为“火炬”的登陆计划是盟军实行的重大军事行动,该行动()A.使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B.使欧洲战场的德军处于东西夹击之中C.使北非德意军队处于东西夹击之中D.直接导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解析:“火炬”计划是指英美军队在西北非实行的两栖登陆,登陆后盟军向东发动进攻,与自东向西的英军遥相呼应,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之中。答案:C2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p><p>2、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基础巩固1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谈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解析:把握时间信息“1940年12月底”。美国新的中立法是1939年通过的,排除A项;1941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排除C项;D项发生在1942年,故排除。“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表明美国对民主国家在军需用品方面的大力支持,。</p><p>3、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基础巩固1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接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才回头对付东方。”希特勒付诸这一行动的标志是()A.突袭波兰B.突袭法国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空袭英国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可知希特勒1939年9月突袭波兰符合题意。答案:A21939年9月1日,德国士兵拆毁波兰边界的检查站进入波兰(如图)。他们的这种行为()A.遭到了英法等国的迎头痛击B.受到了苏联的强烈谴责C.将欧洲再次推。</p><p>4、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基础巩固1莫斯科战役在苏联卫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德军的图谋第一次没有得逞它使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它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它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A.B.C.D.解析:不列颠大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图谋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因此,的叙述不正确。答案:D2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发生转折的最关键因素是()A.西方民主国家对法西斯侵略的遏制B.苏联军民对法西斯侵略的英勇抗击C.国际反法西斯。</p><p>5、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学习目标了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重点:苏联解体的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以及“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2.难点: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别了,雅尔塔”1东欧剧变(1)原因长期受苏联模式束缚,东欧国家形成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推动。(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结果:东欧国家发生剧变,新。</p><p>6、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题时空线索串联自我校对A分封制B皇帝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E郡国并行F行省制G军机处主题发展历程纵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览表时期发展历程中央体制公天下家国一体地方体制天下共主中央集权制先秦(萌芽)嫡长子继承制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分封制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创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p><p>7、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目标1.掌握明太祖废除宰相及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2理解军机处设置的原因及影响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制的影响。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明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2措施(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下令以。</p><p>8、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习目标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分散的文明1起源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2表现(1)古代五大文明区域: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地区。(2)世界五大区域文明:东亚。</p><p>9、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时分层作业(限时40分钟)学业达标练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妥协行为B英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D英国的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B马克思认识到了外国的侵略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推动作用,联系史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是阶级矛盾,民族危机的加深只是起了一个加速或者是推动的作用。故选B项。2“这支队伍在它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p><p>10、课时分层作业(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最主要原因是()A缺少必要的资金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C劳动力素质较低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D材料反映的民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中,资金、投资方式、劳动力素质不是主要原因。 中国近代企业依靠引进外国设备和技术建立发展,因而受制于人,这是出现材料中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2“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p><p>11、专题8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主题时空线索串联主题发展历程纵览崭新道路科学理论指明方向,十月革命照亮梦想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19世纪后期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1)历史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2)历史进程: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p><p>12、课时分层作业(二)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B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C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D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由于官营手工业的封闭性,其地位在明代中后期被民营手工业超越,故B项错误。2下图所示的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中国古代被誉为“青铜文明”的时代是指()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两汉时期D魏晋时。</p><p>13、第21课 新文化运动1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科学B提倡新道德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觉醒。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项正确。答案:B2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p><p>14、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习目标1.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2.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评价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并认识其实质。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黄金时期”的出现(1)时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2)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3)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滞胀”时期(1)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2)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3)政策:适当。</p><p>15、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并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针的主要意图是()A.创造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B.借助苏联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与苏联结盟,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D.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答案C2观察下面“新中国。</p><p>16、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基础巩固1在某历史图片展上,展出了一张拍摄于1949年12月的照片,照片中毛泽东正在检阅外国军队。当时,毛泽东出访的国家最有可能是()A.苏联B.朝鲜C.越南D.英国答案A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前提是()A.有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有苏联的外交支持C.有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作保障D.有正确的外交方针答案C3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曾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思想。</p><p>17、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个主题:民主革命。两大任务:反帝反封建。三大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大运动(事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二、重大历史线索1农民阶级(1)实践:先后掀起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扶清灭洋”。(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2资产阶级(1)实践:维新变法、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p><p>18、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三大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末三大特征:1.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220世纪六七年代,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发展。320世纪末,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二、重大历史线索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p><p>19、模块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诗句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A财产等级制度 B解负令C津贴制度 D陶片放逐法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财产等级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许多被出卖的人们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表明解放债务奴隶,故B项正确;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制定了“。</p><p>20、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提出了“争取普选权”“普选权问题就是饭碗问题”的口号。这表明()A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是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B科学社会主义已经成为英国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C工人阶级要求通过政治变革改善自身经济地位D暴力夺权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解析: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工人阶级提出了获取普选权等政治要求,反映了工人阶级认识到自身经济受剥削是因为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两项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应该排除。答案:C2马克思、恩格斯以“叙述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