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六年级数学上册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全面解决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实际问题。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秋六年级数学上册Tag内容描述:<p>1、百分数,解决问题,一、复习旧知,说一说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本数的37.5%。,(3)冰箱价格的 是洗衣机的价格。,(4)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 ,桃树棵数是 苹果树棵数的 。,二、探究新知,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 ,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 。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读一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现在我们只知道每两个月之间价格的变化幅度,但商品原来的价格却未知,想一想可以怎么办呢? 你会解答吗?,二、探究新知,(1)4月份价格: 100 (120%)100 80%80(元)。</p><p>2、分数除法,例5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 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看图回答问题,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女生人数,男生人数,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一)阅读与理解,问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再找出爸爸 体重和小明体重之间的等量关系,最后列方程解答。,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二)分析与解答,爸爸的体重小明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的体重,问题:,你们能借助线段图理解这个等量关系式和方程的意思吗?,图中哪部分是小明体重比爸爸轻的部分?,他是怎样求小明体。</p><p>3、1.6(2)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课 题1.6(2)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设计依据(注:只在开始新章节教学课必填)教材章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2经历分析数量关系、观察和讨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合理使用列举法、分解素因数法、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会求是互素数或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会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积极思考、积极参。</p><p>4、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课 题1.6(1)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设计依据(注:只在开始新章节教学课必填)教材章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2经历分析数量关系、观察和讨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合理使用列举法、分解素因数法、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会求是互素数或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会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p><p>5、圆的面积课 题4.3圆的面积设计依据教材章节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重 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 点理解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极限的数学思想。教 学准 备学生活动形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题引入: 小明学校的操场如上图所示,今年暑假期间在操场上铺设了一层塑胶,请同学们想一想,需要测量那些数据,才能计算出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通过小。</p><p>6、圆的面积课 题4.3圆的面积设计依据教材章节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重 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 点理解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极限的数学思想。教 学准 备学生活动形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题引入: 小明学校的操场如上图所示,今年暑假期间在操场上铺设了一层塑胶,请同学们想一想,需要测量那些数据,才能计算出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通过小。</p><p>7、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p><p>8、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p><p>9、列方程解决问题(二)姓名年级五性别授课时段累 计 小时课题列方程解决问题(二)审核1、 专题简析有些应用题可直接设所求的问题为X,并依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但是有些应用题就不能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难以依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时候我们可以找出一个中间量,设这个中间量为X,并解出X,再根据解出的中间量,求出最后的问题。 二、精讲精练【例题1】王叔叔周末外出徒步旅游,到达目的地后原路返回,来回共用了10小时,已知去时每小时行9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6千米。王叔叔来回共行了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p><p>10、倒数的认识年级:六年级 授课教师:李菊英 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乘法算理、自主探究及观察,使学生获取并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2、通过具体实践,探究求一个小数的倒数的方法,全面解决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4、在自主探究、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难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准备: 小黑。</p><p>11、全册分析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二、教材变化: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p><p>12、分数除法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2.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准备:课件、白板教学过程:一、 建立联系1、 根据题意,找出单位“1”,并写。</p><p>13、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一)一、内容解析和学情分析 (一)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第5课时,教材第13页例8,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3题。例8是让学生在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这里,由于研究的是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描述其中某两个量的数量关系时,单位“1”是在动态变化的。教材按“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和“回顾与反思”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到了高年级,随着问题复杂度提高,对于信息的搜集、题意的理解以及整个问题解答过程。</p><p>14、认识扇形统计图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6页例1及相应练习的内容。【教材分析】认识扇形统计图是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教材编排了让学生感兴趣的扇形统计图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学生已经经历过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p><p>15、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简单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折、量、比、算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教具准备:课本情景图,圆规。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p><p>16、解决问题 1总课时:课题:解决问题 1本节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学习方法:各组由组长组织,先由组长给大家讲解一边目标内容,由本组4号同学展示,由对子小组检查展示的内容。并由小组长统计展示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目标:1及内容展示学段检测:d=7厘米复习。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2、概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念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3、计算 求圆。</p><p>17、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 题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 型新 授 课课 时1课 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突破重点、难点设想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p><p>18、第三课时 小数乘分数一、内容解析和学情分析(一)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第3课时,教材第8页例5,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3题。分、小数混合运算时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未来的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形,因此,根据分、小数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策略,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为此,教材在修订时增加了这部分内容。“做一做”中第3、4小题,如果学生口算能力较强,把小数和分子直接相乘得到一个整数,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在小学阶段,最终结果不允许分子、分母出现小数的情形。(二)学情。</p><p>19、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教学内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3.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p><p>20、第2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 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难点:画平面图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例题 1、投影出示例题。提问:在例题的图中,市、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的图中标出市、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市、市的具体位置。 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