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区间经济发展关系、区际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难点。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区际联系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主要探讨区域之间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这样就会使南、北方之间产生经济联系。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Tag内容描述:<p>1、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知识点: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区际分工理论、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理论。 重点:区间经济发展关系、区际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难点: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多个经济区的协同发展规律与区际经济关系,明晰区间经济发展关系、区际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的基本内容与知识体系。,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1 区际经济关系 2 区际经济分工 3 区际经济差异 3 区际经济协调,区际经济关系理论是研究区域之间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即区域间建立发展关系的方式和对各自影。</p><p>2、2019/6/16,1,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极化淋下效应) 本理论是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次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影响。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经济发达区域(北方)的增长对次发达区域(南方)的影响产生不利和有利作用,分别称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2019/6/16,2,极化效应表现以下方面: 1、南方要素流向北方,南方经济发展恶化。 2、国内贸易中,北方处于有利地位,当北方生产进口替代性产品,南方原来可以按较。</p><p>3、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第二节 区际联系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二、梯度推移学说 三、中心-外围理论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赫希曼(A.O.Hirshman)对国家内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polarization-trickling down effect)也被译为极化淋下效应)学说,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p><p>4、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区际联系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主要探讨区域之间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即它们建立发展关系的方式和对各自影响的机制。,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二、梯度推移学说三、中心-外围理论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北方”“南方”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1极化效应2。</p><p>5、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第二节 区际联系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P235) 1前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素的差异性(北方优越、南方较差) 2主要观点 (1)极化效应 1)南北方的差异导致北方首先开发、发展起来,形成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样就会使南、北方之间产生经济联系,2)北方经济迅。</p><p>6、2020/7/28,1,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极化淋下效应) 本理论是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次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影响。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经济发达区域(北方)的增长对次发达区域(南方)的影响产生不利和有利作用,分别称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2020/7/28,2,极化效应表。</p><p>7、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第二节区际经济联系 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区域,区域,资源与要素的流动,产业的集聚扩散转移,区域的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变化空间格局,更重要的通过区域之间的空间结构组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