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的形成
2.3.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是大气圈部分的重要组成内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境 ——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形成过程。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形成的。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B A。
热力环流的形成Tag内容描述:<p>1、教学设计2.3.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从宏观上看,第二章从分别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对地球的物质组成和能量传输进行教材的组织,热力环流是大气圈部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从微观上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太阳辐射导致地面冷热不均,从而引起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又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出现差异,最终引起空气在水。</p><p>2、大气环境 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汤丽银(汕头市,汕头市东厦中学)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判读“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为学习三圈环流作好知识准备。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地的风向。教学重点:1.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2.风的形成及风向确定的方法。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 2.大气运动。</p><p>3、1.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3 大 气 环 境,第二课时: 二.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热,冷,低气压 a,高气压 c,高气压 b,低气压 d,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的大气水平运动,叫风。,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思考:请比较a b c d四处气压值的大小。,A,B,海陆风的形成(海风),(陆风),A,A,城市热岛效应,【走近生活】,B,B,平,水,面,1.水平气压 梯度力,a. 方向:垂直于 等压线,并由高 压指向低压,b.大小:与气 压梯度相关,c. 作用:是使 空气分子运 动的原动力,热,冷,高压。</p><p>4、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壁式空调,暖风片,注意观察:空调和暖气在房间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热 水,冰 箱,观察生活现象,现象观察,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气压比较: B A,H,h,结论: 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即在垂直方向上,上低下高。,1、什么是气压?,A,B,C,等压面,2、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或线)叫做等压面(或线)。,1010,1008,1006,(hPa),A,地面,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大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p><p>5、热力环流,假如地表性质均一,A地受热,B、C两地冷却,A、B、C三地空气怎样运动?,A,B,C,A,B,C,在同一高度的上空A、B、C空气密度发生怎样变化?气压怎样变化?,空气发生怎样的运动?,那么近地面情况。</p><p>6、热力环流的形成 微课程设计方案 作者信息 姓 名 所教学科 所教学段 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热力环流的形成 选题意图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础 但由于学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