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2min 1 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间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 频率低于20000Hz的声音是次声波 2 知道超声波的特点 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Tag内容描述:<p>1、复习与提问 1声音的三大特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蝉鸣时发现,蝉翼在不停地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 ,月球上没有 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 不能传播声音。 4、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反映 声音大小特性的是 ;人们能把不同 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 5、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1所示的标牌, 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6、水牛发出的声音低沉但能传得很远,蚊 子“嗡嗡”的声音虽然不。</p><p>2、第一章声现象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目标】1、 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2、 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3、 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特点和应用;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2、教学难点: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化解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与手段】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可听声和不可听声。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进行讲述、讨论,以此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征及其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教学流程设计】1、。</p><p>3、世纪蜂巢家教 教案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教师高贤学生姓名上课日期2013-7- 学科物理 年 级高一授课时段类型知识讲解: 例题讲解: 本人课时统计第( )课时共( )课时教学内容令人厌烦的噪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目标(1)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噪声。(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3)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1)了解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难点】分辨乐音与噪声。教学过程【要点1】 噪声 噪声的来源活动(1。</p><p>4、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自学教材P21页,并思考下列问题:,1、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是次声波?,2、什么是超声波?,20Hz 20 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4、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超声波:蝙蝠、海豚、猫、狗。次声波:狗、大象、鲸等。,例1:有时在你认为没有任何声音时,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这是因为 ( ) A狗的耳朵能转动,能准确确认声音的方向 B狗的发声频率比人大 C狗的听觉频率比人的范围大 D同样的声音狗听起来响度大,C,自学P22页超声。</p><p>5、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复习与提问,1声音的三大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观察蝉鸣时发现,蝉翼在不停地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3、声音的传播需要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 不能传播声音。,4、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 ;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5、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1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6、水牛发出的声音低沉但能传得很远,蚊子“嗡嗡”。</p><p>6、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 物理组,复习与提问,1声音的三大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观察蝉鸣时发现,蝉翼在不停地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3、声音的传播需要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 不能传播声音。,4、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 ;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5、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1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6、水牛发出的声音低沉。</p><p>7、温故知新,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通常用什么来反映物体 振动的快慢呢? 3、什么叫频率? 4、单位是什么?,想一想,是否什么振动都能让我们听到声音?举例说明!,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你知道吗?,可听声: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我们把它叫可听声。,人能否听见声音不仅跟声音的强弱有关,还与声音频率的有关:,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1、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2、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3、哪些动物既能听到超声波又能听到次声波?,人和动物的。</p><p>8、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课前预习】1、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2、我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__________,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_________。3、阅读课本,填出下列常见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蝙蝠_____________ 海豚_____________ 猫_______________人类_____________ 狗_______________ 大象_____________4、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它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学习目。</p><p>9、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蒲城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李爱香,死亡之谜, 189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它奇怪的是:船上的一切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长的航海日记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了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 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明其妙地死光; 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 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自学课本21页的内容 尝试完成下列。</p><p>10、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复习与提问,1声音的三大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观察蝉鸣时发现,蝉翼在不停地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3、声音的传播需要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 不能传播声音。,4、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 ;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5、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1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6、水牛发出的声音低沉但能传得很远,蚊子“嗡嗡”。</p><p>11、知识回顾:,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是不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呢?,思考:,手在空气中摆动为什么听不到声音呢? 弹簧在振动怎么听不到声音呢?,蝙蝠飞行实验,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蝙蝠飞行实验,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 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人耳。</p><p>12、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2.人们有几句顺口溜说得好:“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主要是因为( ) A.次声波的响度小于0 dB。</p><p>13、1948年初, 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 一场风暴过后, 全船海员莫名其妙的全部死亡了,这一惊人的惨案,是自杀还是他杀?检查的结果是:在遇难者身上, 都没找到任何伤痕,也不存在任何中毒迹象,而解剖表明:死者生前个个身体健壮,你能说出“凶手”可能是谁吗?,到底谁是凶手 ?,糊涂的贼,两个随着殖民军来掠夺土著人金刚石矿的人,第一次偷部落A的时候,由于听到了土著人吹哨子报信的声音,迅速逃脱了,而第二次去偷部落B的时候,不幸被抓了,更可悲的是被抓后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报信的,两人被抓后的对话如下: “这次看来部落B比部落A的人。</p><p>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3、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教学难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举例【教具】;音频发生器、喇叭;【教学方法】:实验法、谈话法【教学程序】【复 习】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2、乐音一定不是噪声吗?举例说明。3、噪声有哪些危害?4、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新课引入:测某位学生。</p><p>15、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第一章 声现象,学习目标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你有这样的疑问吗?,蜜蜂或者蚊子从你耳边飞过时,明显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知道声源是什么吗?,不是所有的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的。,蝴蝶的翅膀比蜜蜂和蚊子的翅膀大得多,从我们耳边飞行,却听不见声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你有这样的疑问吗?,可能是地震前发出:我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地震之前,蛇、鼠等都会出洞,许多动物都表现为不耐烦的状态,而我们人类却毫无感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一、超声波和次声波,。</p><p>16、苏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第一章 声现象,四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有声波传到正常人耳处,就一定能听到吗?,想一想?,自学导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1、可听声: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方向性好; 穿透力强; 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1、特点:,2、。</p><p>17、苏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第一章 声现象,四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有声波传到正常人耳处,就一定能听到吗?,想一想?,自学导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1、可听声: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方向性好; 穿透力强; 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1、特点:,2、。</p><p>18、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第一章 声现象,学习目标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你有这样的疑问吗?,蜜蜂或者蚊子从你耳边飞过时,明显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知道声源是什么吗?,不是所有的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的。,蝴蝶的翅膀比蜜蜂和蚊子的翅膀大得多,从我们耳边飞行,却听不见声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你有这样的疑问吗?,可能是地震前发出:我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地震之前,蛇、鼠等都会出洞,许多动物都表现为不耐烦的状态,而我们人类却毫无感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一、超声波和次声波,。</p><p>19、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温故知新,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发声的物体肯定在振动,振动的物体肯定在发声。,观察:为什么尺振动了,我们却听不到声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不过首先研究人能听到的声音。,请同学们看书本P21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音调?由什么决定?,2.根据课本,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叫可听声?,一、可听声,1.定义: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到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思考:对于定义里的“通常”如何理解?,答。</p><p>20、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温故知新,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发声的物体肯定在振动,振动的物体肯定在发声。,观察:为什么尺振动了,我们却听不到声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不过首先研究人能听到的声音。,请同学们看书本P21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音调?由什么决定?,2.根据课本,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叫可听声?,一、可听声,1.定义: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到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思考:对于定义里的“通常”如何理解?,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