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2勾股定理[编号:495587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2勾股定理
1. 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为12。(A)30 (B)28 (C)56 (D)不能确定。2.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长2 cm。另一直角边长为6 cm。(A)4 cm (B)8 cm (C)10 cm (D)12 c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2勾股定理Tag内容描述:<p>1、17.1.2勾股定理一、夯实基础1. 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为12,另两条边长均为自然数,则其周长为( ).(A)30 (B)28 (C)56 (D)不能确定2.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长2 cm,另一直角边长为6 cm,则它的斜边长(A)4 cm (B)8 cm (C)10 cm(D)12 cm3. 已知一个Rt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A)25(B)14(C)7(D)7或254.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13 (B)8 (C)25 (D)645.小刚准备测量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插到离岸边1.5m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p><p>2、勾股定理一、选择题1. (江苏淮阴中学月考)已知某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和,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 )A. B. C. 26D.无法确定2如图,一棵大树被台风刮断,若树在离地面3m处折断,树顶端落在离树底部4m处,则树折断之前高( )A.5mB.7mC.8mD.10m3.如图,从台阶的下端点B到上端点A的直线距离为( )A.B.C.D.二、填空题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已知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3km,此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km5如图,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m路,。</p><p>3、17.1.2勾股定理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3. 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二、预习内容1阅读课本第25-26页2.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或 )变形:(或 ) (或 )3对应练习:填空题:在RtABC,C=90,如果a=7,c=25,则b= ; 如果A=30,a=4,则b= ;如果A=45,a=3,则c= ; (4)如果b=8,a:c=3:5,则c= .3三、预习检测1、在RtABC,C=90,a=8,b=15,则c= 。2、一个高1.5米、宽0.8米的长方形。</p><p>4、勾股定理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树在距地面 1米处折断,树尖B恰好碰到地面,经测量AB = 2米,则树高为()A.米B.米C.米D. 3 米2. (湖南师大附中质量检测)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 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 m.则旗杆的高度(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为( )A. 12 m B. 13 m C. 16 m D. 17m3.(教材例题变式)一架5 m长的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脚3m,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 m,则梯足将滑动( )A. 0 m B. 1 m C. 2 m D. 3 m。</p><p>5、17.1.2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几何模型,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已知边与未知边长度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求出未知边长学习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线段长度,解决实际问题说一说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p>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2勾股定理】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