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用响度来描述声音的大小(强弱)。三、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声音。钢尺不产生声音。观察和思考 1.请同学们摸(用纸保护着透镜)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Tag内容描述:<p>1、1、关于眼睛,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四、眼睛和眼镜 (一)关于眼睛 一、人眼看物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 视网膜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 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 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 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 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 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正。</p><p>2、青川县蒿溪民族学校 陈纪兵 放热放热 吸热 吸热 固态液态气态 液化 熔化 汽化 凝固 ? ? 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回顾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自学向导 1、什么叫做升华? 2、什么叫做凝华? 3、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升华现象? 4、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凝华现象? 5、升华和凝华分别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阅读教材92页93页 小测验 1、物质从固态_____变成气态叫______。 2、物质从气态_____变成固态叫______。 3、像____和____一样,升华需要__。</p><p>3、本章整合 6712345 1.(2017山东德州中考)下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6712345 解析: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 故A错误;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B 错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声音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故D正确。 6712345 2.(2017黑龙江绥化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声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p><p>4、3-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火眼金睛辨真假,1,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 2.远处景物通过照相机的镜头在胶卷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 3.投影仪可以在银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4.用凸透镜近距离观察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目的: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检查认识器材: 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物体,用来承接像,焦距10cm,实验准备:,.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标记处,调节。</p><p>5、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二章 声现象,优 翼 课 件,学练优八年级物理(RJ) 教学课件,新课引入,探究点一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2)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钢尺伸出的长度越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钢尺伸出的长度越 ,钢尺振动得就越慢,音调就 ____。,短,高,长,低,2.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演示P332.2-2实验:观察音调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调认识 通过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高音调的声音波形更 ,声音的频率 ,低音调的声音的波形 ,声音的频。</p><p>6、初二物理 1.3 运动的快慢,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机械运动,问题一: 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出发,没有钟表,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看谁在前面-即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 远的人运动得快,机械运动,问题二: 同为百米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同时跑,看谁先到终点-即通过相等的路程, 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机械运动,问题三: 运动员用10s跑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p><p>7、第三章 光现象,光的色散,温故知新,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 折射光线向 法线方向偏 折.(填“靠近”或“远离”),靠近,2.一束光线斜射到一块玻璃三棱镜上(如下图),画出光折射的情况.,分解太阳光,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一、光的色散,结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答、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思考:天空中的彩虹是怎样产生的?,二、色光的混合,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p><p>8、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二章 声现象,优 翼 课 件,学练优八年级物理(RJ) 教学课件,1 2 3 4,1音调,音调:声音的高低 为什么声音会有高低的区别呢?,音调,小实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力度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表1:锯条振动快慢与声音音调之间的关系,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快,高,慢,低,音调不同是因为锯条 的振动快慢不同,频率:物体在1秒。</p><p>9、显微镜和望远镜,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的成像特点是怎样的?,思考:,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倒立 缩小的实像,倒立 放大的实像,正立 放大的虚像,生活中用到凸透镜的仪器仅限于照相机,投影机和放大镜吗?,这些照片是用什么仪器观测到的?,显微镜,我们刚复习过,用放大镜可以使物体成一个放大的虚像,但要看到细胞这样细小的物体,显然不能用放大镜。同学们想过吗,如果你们是发明家,那么该如何设计显微镜?讨论一下。,大家既然想到一个凸透镜不够,那么用两个是否可行呢?,请看放大镜光路图,放大。</p><p>10、3.想要求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如何测出这些物理量?,质量和体积,质量天平,规则的固体刻度尺, 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量筒或量杯,2.密度的公式:,=m/V,1.水的密度是多少,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1.010kg/m 1m水的质量是1.010kg,复习回顾,6.3 测量物质的密度,量杯,量筒,教学目标,(1) 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一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量杯,量筒,一、量筒和量杯,1.量筒的用途:,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间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排液法),(1)这个量。</p><p>11、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咱们一起来听几段声音,视频钢球厂的噪声,视频锯木头的的噪声,谈谈你的感受,咱们一起来听几段声音,在你的周围,还有哪些类似的声音?,什么是噪声?你曾经制造过噪声吗?,1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一、噪声,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池塘虫鸣 路边,2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物理角度),一、噪声,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噪声强弱的三条界。</p><p>12、运动的快慢,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讨论问题: 1.看到了什么? 2.他们运动得一样快吗? 3.能不能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问题一,在百米竞赛中,运动员甲用10s跑完全程,运动员乙用11s跑完全程,哪位运动员跑得快?,问题二,汽车A在2h内行驶80km,汽车B在2h内行驶170km,哪辆汽车运动得快?,问题二,汽车A在2h内行驶80km,汽车B在2h内行驶170km,哪辆汽车运动得快?,1.哪个运动员跑得快?你是用哪个方法判断的?,2.如果裁判没看到比赛,只看到了比赛成绩,他用什么方法判断谁跑得快?,总结,比较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一是看路程相同。</p><p>13、声音的特性,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情境导入:听,你听到什么?,乐曲,再听,如何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段音乐中的声音有哪些差别?,声音时大时小(时强时弱),大小(强弱)有差别; 声音的高低(调子)有差别; 不同乐器演奏出的声音不一样; ,响度,物理学中,用响度来描述声音的大小(强弱);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响度,物理学中,用响度来描述声音的大小(强弱);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 怎样使鼓声更响? 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 与鼓面的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 如何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扬声器纸盆里纸屑的跳动,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