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标。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系于教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Tag内容描述:<p>1、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1,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3课 宋明理学,2,一、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发展状况),1、含义:指魏晋以来儒道佛相互诘难,互相融合的趋势2、原因:儒学受到挑战佛道的盛行儒学自身的不足,3,道教在民间传播:,东汉末。</p><p>2、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标: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一位父亲带小孩去学校报名。当他一听老师介绍学费要多少多少的时候,忍不住大声嚷嚷起来:“这么贵!我用这些钱都可以买到一头猪了!”老师纠正他说:“不!那样的话,你就会有两头猪了。”,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p><p>3、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三点导析 1 考点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理解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的深刻含义 2 重点 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迎接挑战的措施 3 难点 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 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方法导拨 教育 科技与经济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科教兴国 战略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关系 1 教育是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技和教育是决定 社会主。</p><p>4、第3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课探究 探究一 三教合一1 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 儒学的发展情况2 理学产生的背景 历史因素 现实因素 探究二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的主要内容 影响探究三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1 汉武帝以后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3 隋朝时期 4 唐朝时期 儒学繁盛 确立正统地位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 道教传播广 儒学。</p><p>5、开辟新航路 什么是新航路 十五 十六世纪之交 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 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 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 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 15世纪前后 西欧国家。</p><p>6、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课标要求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 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浪漫主义音乐的杰作 乐圣 贝多芬 德意志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1770 1827 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 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 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音乐家 他26岁时开始失聪 但他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 如。</p><p>7、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极 指的就是具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且对国际事务有较大影响力 作用力和协调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曾经的盟友 正义的象征 二战中美苏均为正义而战 并肩战斗 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 为何战后双方却形成对峙 背景 雅尔塔体制 二战后 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 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这就是所谓的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的具体内容包括 处置战败国。</p><p>8、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国家,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1953-1964年,1917-1924年,1924-1953年,1964-1975年,1985-1991年,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97年前,“一声炮响”,开创了一个新世界,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学习探究:,问题1:根据上面这段文字,马克思描绘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材。</p><p>9、哈佛大学,航空母舰,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说:“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美国成功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言论,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星条旗,概念解读,邦联:若干独立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各成员拥有独立的主权,没有统一。</p><p>10、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大家想在古代社会里可能吗?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飞鸽传书烽火传信,那么我们今天呢?,思考: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电影,网络,报刊,电视,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邸报所以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p><p>11、2010年广东卷,16)“民众以为清 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 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内容 和评价。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 政治: 经济: 思想: 直接原因 (一)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袁世凯专制独裁,企图复辟称帝制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自由。</p><p>12、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概况,(2)内容,风:风土之音;,雅:宫廷之音;,颂:宗庙之音。,精华,(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蒹葭苍苍,白。</p><p>13、1 2 3 5 4 6 8 7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 蒸汽时代 的到来 17世纪末 英国取得胜利 为生产提供许多发明和发现 随着的发展使机器应用及其生产成为可能 条件 1 政。</p><p>14、单元线索 1 物理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2 生物学关于人类生命的起源3 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课程标准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知道相对论 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意义 探究 他们分别是什么人 有什么贡献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 1 背景2 牛顿的经典力学 1 背景2 创立3 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