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
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共56分)1.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正确的是()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章末过关检测(时间。共56分)1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内环境指....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检测题命题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Tag内容描述:<p>1、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设计理念: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独霸课堂45分钟,学生只能充当“留声机”,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p><p>2、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展示考纲考频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第1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二、细胞中的无机物1细胞中的水,2.细胞中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主要以形式存在。,离子,还原糖检测;淀粉检测_蛋白质检测,脂肪检测a。,b,d,c,。</p><p>3、章末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正确的是()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条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B。</p><p>4、精品教育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检测题命题者: 韩晓燕 审核:生物备课组一、单选题(2分35=70分)1对内环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指体液 B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C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2.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p><p>5、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单元检测题命题人:宝石中学 周晓青班别_ 座号_ 姓名_ 成绩_说明:本试卷突出新课程关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旨在检测学生对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本试卷共100分,90分钟完成。一、 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1给。</p><p>6、.第二章 综合练习基础部分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答案:C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多C.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p><p>7、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展示考纲考频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第1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二、细胞中的无机物1细胞中的水,2.细胞中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主要以形式存在。,离子,还原糖检测;淀粉检测_蛋白质检测,脂肪检测a。,b,d,c,。</p><p>8、一、选择题(注意:答案均请写在题号的前面)1 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在静脉内注射50葡萄糖溶液,其目的是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给能量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供给水分2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糖类 B. 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3脂质主要包括3种: A. 脂肪、磷脂、固醇 B脂肪、磷脂、胆固醇 C。</p><p>9、高一生物 必修1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撰稿人 任洪安 方慧 周雪冰 胡振伟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1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教学目标 1 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2 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 1 组成细。</p><p>10、第二章错题回顾1.一个成熟卵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来源是()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来自父方和来自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C.绝大多数来自父方D.绝大多数来自母方2. 人类在正常情况下,精子形成过程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数目和类型包含有44+XY 44+XX 22+Y 22+X44+YY 88+XXXX 88+X。</p><p>11、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卵细胞 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4种精子细胞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2.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B.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