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编号:239511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Tag内容描述:<p>1、初中数学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课题:5.1.1 相交线【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p><p>2、七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垂线(第2课时)主备人:康春雨 审核人:史卫民 时间:导学过程:课题:第2章第4节平行线的特征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刘伯晔 审核人:史卫民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平行线的特征,从而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平行线的特征的获得过程:观察、测量、推理如何应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关注点】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三维一体”的落实。【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完成课本P70的问题。2、分别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写出平行线的特征。3、平行线。</p><p>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设计: 审核: 班级: 姓名:第1课时:5.1.1 相交线 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5分钟)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二、自主探索(15分钟)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p><p>4、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5.1.1相交线学习目标: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习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课前导入】:请探究一下,两条直线会有几种位置关系?(如果把两支笔想象成两条直线的话,动手摆。</p><p>5、5 1 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 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能在图形中辨认 2 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 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学习重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p><p>6、姓名 2 3 平行线的性质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在探究中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 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 逆向猜想 1 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定理 2 把颠倒每句话的前后顺序 能得怎样的三句话 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第二环节 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p><p>7、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 填空题 1 已知关于x y的方程 m 1 x y 2是二元一次方程 则m 2 已知y 2x 1 当x 1时 y 当y 1时 x 3 已知2x 3y 5 则x y 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4 当m 时 方程2x my2 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5 写出方程2x 3y 1的三个解 6 写出三个二元一次方程 7 已知是方程3x ay 5的一个解 则a 8 若 1。</p>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相关DOC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相关PDF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