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地理
我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大气运动》的第二节的内容。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圈层结构 旧大纲几乎都有 内容成熟 教材对应设。《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人教高中地理Tag内容描述:<p>1、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大气运动的第二节的内容,即“气压带和风带”。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反思等五个部分: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线。前几节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布、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全球大气的整体运动原理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并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p><p>2、区域地理学习要点:,地理位置和范围,(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分析自然环境,(地形、水文、气候 ),探讨人类活动,(人口、文化、工业、农业 ),3.1亚洲概述,学习目标: 1、了解亚洲的基本概况及主要的国家 2、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会分析不同地理因素对其环境特征的综合影响,学法指导:安静、独立、快速阅读三维设计P23-P25内容,10分钟内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有什么样的特征?主要包括那些地形区? 3、亚洲的河流有什么样的特征?主要包括那些河流? 4、亚洲的气候有什么样。</p><p>3、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培训讲义,袁书琪 教授,高中地理课标组核心成员 高中地理 2 主编,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一、教材对课程标准内容的处理,1、课标内容明确、具体、教材加以落实,地理1 标准1 宇宙中的地球 4点内容: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圈层结构 旧大纲几乎都有 内容成熟 教材对应设4节,地理3 标准1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内容明确 教材对应设小标题,地理2 这种处理较多,地理2 标准1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成因、城市服务功能及其差异。</p><p>4、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2、通过填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图,理解受海陆分布影响下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了解东亚季风的成因。3、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四、教学难点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影响。2、。</p><p>5、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1、有关地球自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东向西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就是地球的自转B.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就是地球的自转C.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旋转一周,就是地球的自转D.地球在自身万有引力作用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2、有关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天大约向东转15度B.每小时大约向东转过15度C.自转的角速度,处处相同D.自转的角速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A广州与北京的线速度相等B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C广州的线速度小于北京的线速度。</p><p>6、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目标预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内外部各圈层的划分和名称;(2)尝试: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划分地球内部圈层;(3)掌握: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4)了解: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具有圈层结构鸡蛋、荔枝等的切面图片,引出对地球也具有圈层结构;(2)通过图表资料,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我们人类。</p><p>7、地球和地球仪测试题姓名 得分 12345678910111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1. 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纬线都是长度相等的圆B.地球仪上可画90条纬线 C.每条经线都是长度相等的半圆弧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2.根据经纬网图判断,下对说法正确的是() A.C在B的西南方,B位于北半球 B.B在D的西北方,E位于西半球 C.D在E的东北方,D位于东半球D.C在E的东北方,C位于西半球3.下利关于地球仪和经纬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C.所与纬线的长度都相等。</p><p>8、昼夜长短计算及变化右图中为06634N之间不同日期的昼长分布曲线示意图。回答12题。1曲线由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A从北回归线到赤道B从赤道到南回归线C从南回归线到赤道 D从赤道到北回归线2曲线由变化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B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增长C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逐渐缩短D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增长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34题。3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EB125EC115ED110E4该日可能在( )A11月B9月C7。</p><p>9、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大气受热。</p><p>10、地球公转 练习题1、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 )A2326 B6634 C90 D随季节变化读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23题:2新学年开学第一天(9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A直射点位于-之间,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之间,并向南移动C直射点位于-之间,并向南移动 D直射点位于-之间,并向南移动3当太阳直射点由向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校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 B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C北京白昼时间由长变短 D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4、与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最接近的节气(北半球)是( )A春分 B冬至 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