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染色体G显带
其中段深带稍宽。其中段深带稍宽。长臂——次缢痕紧贴着丝粒。染色浓。实验原理(1)。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人染色体G显带Tag内容描述:<p>1、短臂近侧段和中段各有一条深带,其中段深带稍宽,在处理较好的标本上,远侧段可显出34条淡染的深带。此臂分为3区,近侧的深带为2区1号带,中段深带为3区1号带。长臂次缢痕紧贴着丝粒,染色浓。其近侧为一宽的浅带,中段和远侧段各有两条深带,以中段第2深带染色较浓,中段两条深带稍靠近。此臂分为4个区,次缢痕远侧的浅带为2区1号带,中段第2深带为3区1号带,远侧段第3深带为4区1号带。</p><p>2、染色体G显带技术 及其原理,染色体G显带核型图,实验原理 (1),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本世纪70年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Q带、G带、C带、R带、T带),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实验原理(2),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Giems。</p><p>3、原理 常规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经烤片后 用热碱 各种蛋白酶 尿素 去垢剂或其它溶液等预处理再以Giemsa染色 在油镜下可看到染色体两臂显示出着色深浅不同的横纹 最常用的是胰蛋白酶法 可能的机理是 G带区含有较丰富的A T对 在间期核呈固缩状态 而且是DNA晚复制区之一 Giemsa染料在G带区是与DNA结合 而且与结合DNA的染色质非组蛋白有关 Giemsa染料是噻嗪 曙红染料 染色体的着色有赖于在。</p><p>4、人类染色体G显带示意图 口诀: 一秃二蛇三蝶飘 四像鞭炮五黑腰 六号似小白脸 七上八下九两条 十号三深带好 十一低来十二高 十三四五一个样 着色深带一二一 十六深带连着点 十七深带跑得远 十八人小肚子大 十九中间一点腰 二十头重脚轻 二十一像葫芦瓢 二十二两两一点 Y黑脚,X一担挑 号染色体(中央) 近侧。</p><p>5、,染色体显带原理与技术,肖文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检验科细胞分子遗传专业组,.,一、染色体制备基础知识,(一)细胞及细胞周期(二)从DNA到染色体,.,(一)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图略。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S期,指DNA复制的时期;G。</p><p>6、染色体显带技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作业,返回大纲,实验目的,了解几种常用的染色体显带方法,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带和带的染色技术。,染色体显带技术简介。,染色体显带技术开始于1969年,是一项正处于不断探索与发展中的新技术。它使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产生明显的染色的暗带与未染色的明带相间的带型,即显现出染色体本身的更细微的结构,形成更鲜明的染色体个体性,从而可以更准确地鉴别每条染色体。显带技术。</p><p>7、实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目的要求1 熟悉人类染色体的G带形特征2 掌握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实验内容G显带照片核型分析 照片和玻片标本的来源取外周血 体外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低渗 固定 制片 老化处理 胰酶处理 Giemsa染色 观察 显微摄影 G显带染色体的命名染色体号 臂的符号 区号 带号 亚带 亚亚带如 1q345p23 314q22 23 图8人类C带核型 C带显示的是着丝粒异染色质。</p><p>8、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及核型分析,实验三,1、掌握人类外周血细胞常规核型的标本制备 方法; 2、掌握胰酶法G显带的技术; 3、掌握G显带核型分析的基本过程和技术; 4、熟悉快速线条图的绘制; 5、了解染色体自动分析系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一、目的与要求,二、基本原理,(一)染色体标本制备 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是处在G0期或G1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 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e。</p><p>9、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G显带核型分析,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目的和要求,1. 掌握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和G显带技术。 2. 熟悉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及G显带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技术。,实验原理,染色体作为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出现于有丝分裂期。用于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材料可为骨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绒毛细胞、羊水细胞等。其中最简便的就是抽取少量外周静脉血进行短期培养,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