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
1.初步了解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及其对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人生的境界(节选) 冯友兰 一个人做事。《人生的境界》标杆教学设计。2、 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人生的境界Tag内容描述:<p>1、人生的境界标杆教学设计主备人:何中保一、该文在本单元及高考散文阅读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这吻合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要求。本文是一篇哲学随笔,篇幅不长,浅显易懂,可作为本单元的标杆例文,初步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另外,根据本文特征及高考散文阅读模块的相关要求,可适当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的能力。二、标杆落点: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重点)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p><p>2、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单 位:作 者:联系方式: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清思路,概括大意,理解人生的境界是由低级到高级,且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质疑思辨法,采取探究性阅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做事情时应有精神追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境界的人。设计理念: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清晰。根据课标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我拟定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p><p>3、河南省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人生的境界教案教学安排:共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读”的第一、二步;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五步)。一、默读课文:初识文意,勾画自认为重要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二、点拨1.板书四项学习要点一个主题:二个板块:三个词语:四种境界:先板书一、二、三、四,然后再逐一补充后面。</p><p>4、人生的境界说课稿江西省大余中学 陈金华一、说教材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它是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首篇作品。这单元学习的是哲学论文和随笔,本文属于哲学论文,学术味较浓,概括性、抽象性高,而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课文思想价值较高,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较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学生在学习中应当会产生联想,引起共鸣。这篇课文在。</p><p>5、,我国的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法国的雨果也认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高品质的人生境界。,导入新课:,.,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学习目标,1.了解冯友兰其人。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3.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同学们,你们都珍藏着冯友兰的照片。,介绍作者:,照片上的人,智慧的头。</p><p>6、人生的境界导学案 学习目标: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3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明白“人人可以为尧舜”,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p><p>7、现在大家看功利境界这一段。(稍等片刻)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 为自己就是自私了,自私就是不道德,但我搞不清楚,课本里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境界说只考虑动机,不考虑结果。比如我办一个公司,为自己赚钱,但是同时也可能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所以利已与损人没有必然联系。 请大家判断一下。</p><p>8、原作欣赏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p><p>9、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2,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第二境界:“衣带”第三境界:“众里”(提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现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3,人生,境界,解题,:人的生命和生活。,: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人生的境界(偏正),4,学习目标,1.了解冯友兰的生平和著作。2.理清文章思路,概。</p><p>10、人生的境界,冯友兰,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欧阳峰,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你凭什么保证你们看到的都是真实的,你们的感官没有被蒙蔽?,如果我们连一张桌子的存在都不能肯定,那么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存在的吗?是真实存在的呢还是只是我们的错觉?如果是错觉,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那么这个真实的世界从何而来?大家看,我们生存的。</p><p>11、人生的境界 教案教学设计(高中第五册) 执教:毛荣富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 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大概了解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如它既是人世的也是出世的,它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3体会学者散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p><p>12、我国的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法国的雨果也认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高品质的人生境界。,导入新课:,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学习目标,1.了解冯友兰其人。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3.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同学们,你们都珍藏着冯友兰的照片。,介绍作者:,照片上的人,智慧的头脑,深邃的目光。</p><p>13、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2,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第二境界:“衣带”第三境界:“众里”(提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现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3,人生,境界,解题,:人的生命和生活。,: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人生的境界(偏正),4,学习目标,1.了解冯友兰的生平和著作。2.理清文章思路,概。</p><p>14、人生的境界,冯友兰,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现代哲。</p><p>15、人 生 的 境 界,冯友兰,北京街头最美的情侣,人生的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觉解程度,现在就是的人,应该成为的人,贤人,圣人,林秀贞,女,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林秀贞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三十年如一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农妇林秀贞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她给智障老人喂饭;给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洗尿布;为去世的老人送终被她赡养悉心照料。</p><p>16、人生的境界,冯友兰,一个人走进一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他禁不住想上前去问一问这些工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他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一个答到:“我在砌墙。”一个说:“我在工作。”一个说:“我在让这个城市变的更美。”为什么干同一件事,而在不同的人心中存在的意义不同呢?,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p><p>17、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走近哲学 激发兴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冯友兰) “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蜡,是爱智慧的意思。,作者简介,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人。著名 、 。23岁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29岁获美国 学位。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教授、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 、 、 等 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