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28课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Tag内容描述:<p>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不是内环境概念要素的是( )A细胞内液 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BH2O、Na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3。</p><p>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2012上海T10,2分)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生成乳酸 乙醇 氨基酸 脂肪酸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以糖类的代谢为切入点,涉及到人体无氧呼吸的类型、转氨基作用及三大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难度不大。人体细胞中葡萄糖无氧分解可产生乳酸,不会产生酒精(乙醇),但可通过转氨。</p><p>3、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必修3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7(广东A卷)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19(广东A卷)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31.(北京)14分)某人在。</p><p>4、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改变内环境的pHB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选D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够维持人体内环境的pH在相对稳定的范围,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不。</p><p>5、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综合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血红蛋白葡萄糖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乙酰胆碱尿素维生素ABCD2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现象的免疫学原理相同()A少数患者注射青霉素后产生休克反应B感染HIV病毒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失C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产。</p><p>6、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必修3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7(广东A卷)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19(广东A卷)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31.(北京)14分)某人在。</p><p>7、图和图各是什么细胞? 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图是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活在血浆 中; 图是草履虫(为单细胞生 物),生活在水中。 第第1 1节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 back 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 ,可以直接从水中获取所必需的养料和 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这些单细 胞生物只能在水环境中生活,如果水体 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细胞生活的环境 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生物 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 (如草履虫、变形虫) 直接生活在体内的细胞外液中 一、体内细胞。</p><p>8、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提纲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包括 (约占2/3)和 (约占1/3),后者又包括 、 、 等细胞外液三者的关系是:毛细血管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直接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有: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抗体、淋巴因子等。(排除细。</p><p>9、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B C D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B)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 B C D 3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B)A降低、CO2、Na2CO。</p><p>10、章末检测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体液与内环境1、3、145、10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2、46、1213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及其意义7、8、119、1516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p><p>11、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 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 B C D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 )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血糖含量过高 淋巴循环受阻A B C D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免疫对。</p><p>12、东方红中学生物科组东方红中学生物科组 1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章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4.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5.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本节聚焦: 1、什么是内环境? 2、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 3、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 讨论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血细胞 3 项目生存环境获取营养的方式 单细胞生物 血细胞 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比较 水环。</p><p>1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一、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整合,1、内环境的概念、组成,2、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调节,细胞(多细胞动物)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的组成及关系(用图形和图解表示),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练习0-1,练习4-5,3、内环境的作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练习6,稳态的定义、实质、基础、调节机制、意义(与健康),练习710,练习2-3,细胞外液,总结,外界环境,人体内环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调节,复杂多变,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基。</p><p>14、课堂无忧 www.kt5u.com备战2013高考生物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2012江苏高考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21世纪教育网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2.(2012海南卷1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p><p>15、高考总复习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考纲解读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6稳态的生理意义 7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8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1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调节过程 2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及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3知道人脑的高级功能 4举例分析动物激素调节的过程、特点及相关应用 5掌握内环境的。</p><p>1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体 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较少 1.体内液体的组成划分、判定 血浆浆组织组织 液淋巴 同它们们都属于细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 体内环环境,基本化学组组成相同。 异 存在的部位血管内组织细组织细 胞 之间间 淋巴管 中 生活于其中 的细细胞种类类 各种血细细胞(红红 细细胞、白细细胞 、血小板) 体内各组组 织细织细 胞 淋巴细细 胞等 所含的化学 成分 含有较较多的蛋 白质质 蛋白质质很少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1)血液、血浆、血清的区分 血清是血液在体外凝固后渗出的淡黄色的液。</p><p>17、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余四中 黄汝榕 一、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确定: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所以要掌握人体稳态,必须先掌握人体细胞稳态。而细胞稳态又依赖于其生活环境的稳定。所以本章的复习重点是“内环境”与“稳态”两大核心概念的理解。2、教学方法确定:以“人体内环境模式图”为核心进行”一图多问”,即:通过“问题教学法”,将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通过“生疑探疑释疑”的复习过程,查漏补缺,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教会学生提。</p><p>18、,.,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本章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4.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5.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本节聚焦:1、什么是内环境?2、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3、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血细胞,.,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比较,水环境中,直接从水中获得。</p>